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8-16

          作者;刘继广 钟利军 马廉洁

摘 要:近年来,一些地区的职业陷入严重危机,原因足多方面的,既有观念的因素,也有体制的问题,还有职教政策和决策的失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很多机遇。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实施;职教体系的完善;衣科教的结合;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等是农村职教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处于战略性地位。它不仅关系着近13亿人的吃穿问题,而且制约着整个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深度和规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正在陷入严重的危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的文化和技术素质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农村职业教育谋求发展,涉及到体制、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和领域,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要使农村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政府职能 政策强力支持

    职业教育政策,既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又是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重要措施。因此,要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还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1.坚定不移地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政策依据。因此,应该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作为长期政策对待;使其在各级决策者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2.加强舆论宣传,发挥政府职能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形势不好,经济效益下降,城乡差距加大,低层次人才相对过剩,职业教育“立交桥”不完备,部分职业学校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徘徊和滑坡。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纠正鄙薄和忽视职业教育的错误倾向,发挥行政调控的主导作用。

    各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用工制度,把住农村就业市场入口关。在投资、招生、就业、办学自主权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建立有效的政策保护体系。对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在资金上应给予重点扶持。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体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倾斜

    从经济角度讲,社会是除了受教育者本人和接受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单位之外的最大的受益者。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应该实行学生受益学生缴费、受益企业出资、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政策。在受益者中,社会、国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政府应该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致使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高于普教。因此,要制定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确保正常的教育经费,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职业教育不能期望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还必须激活自身的产业属性,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实际,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性经费的不断增长。要通过政府的投入,使每个县(市、区)都能建设好一所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同时,采取鼓励措施,动员部门、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师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应把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作为生产性投入来对待,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为农村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保障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二、坚定不移地为“三农”服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其解决的措施可以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教给农民致富的本领。一方面是培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能“留得住”的新型农民,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在就业市场有竞争力,“送得出”的务工就业人员,为农村的大批富余劳动力转移做贡献,这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调查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尤其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和机遇,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农民继续教育,以此作为农村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各级政府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采取特殊措施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农村职业学校自身也要更新观念,创新制度,考虑如何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以就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农村未能升学的,或者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好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农民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科教兴国的希望在科教兴农,科教兴农的希望在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教只有始终坚持面向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为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脱贫致富服务的思想,探索出一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办学、积极为本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服务的成功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是以教育法和劳动法这两部基本作为立法依据而制定的,它规范、调整的对象既包括了职业学校教育又包括了职业培训,既有对受教育者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又有促进劳动就业的功能。但是其贯彻的力度、范围,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调控和保障等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对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施主体、经费筹措、操作过程等做出具体规定,使得教育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都不愿承担其职责,给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服务,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潜力的发挥,必须通过立法,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实施的重要主体,并从社会分工、人员配备、经费筹措以及社会环境保障等方面加以落实,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以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潜力,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同时,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督导检查评估机制,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干部群众的认识觉悟和政策水平还不太到位,更需要用强有力的手段去推动实施和监督落实。

    《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法制轨道,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使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我们相信有了法律的有力保障,农村职业教育一定会得到蓬勃发展,并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职业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一方面要满足现有从业人员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1.降低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重心,以农村从业人员的培训为主要任务

    当前,农村从业人员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需求,只有从社会的去考虑,满足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职业技术学校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农村地区职业技术学校要实行重心转移,要直接为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而目前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都急需开展广泛的培训,通过培训和科技咨询向农民提供科技方面的问题解答、技术指导、可行性研究、方案选择以及相关农业生产市场信息等。这样既可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从业人员的市场运作能力,还可以推动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农产品贸易、加工、运输等农业三产活动,从另一种途径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加快城市职业教育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的步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城市职业学校更接近于城市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而且其专业设置和教学更易于和市场需求对接,供需错位相对减少,生源和就业覆盖面大,供应效率更高。因此,城市职业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将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为有效。但是,仅靠市场的推动是不够的,还需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可能减少农村生源的支付成本,以便吸收更多的农村生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3.加快制度建设,以城市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为依托,广泛开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进城务工人员要得到培训必须具有相应的学习时间和经济支撑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使他们参与学习的时间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对一些经济困难的务工人员,还需要依据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真正开展。

    五、深化完善农科教结合

    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要突出“农”字特色,要主动适应当地传统农业向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与多样化、农村城市化以及农民渴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坚持“职、成、普”三教统筹,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并举之路,把农村职业教育真正办成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基地,研究、示范、应用、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基地,以及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新农村的基地。职业学校不仅要在校内建基地、办实体,而且要将实验实习“基地”“实体”延伸到学生所在的乡村甚至于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边上学边致富,毕业就当专业户”。

    实现农科教结合要做好发展规划结合、项目结合、科技力量结合、经费资金统筹、基地建设结合、督导评估结合等几方面工作,形成经济与上层建筑各有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纵向与横向的协同、配合、互补与结合,从而把农村经济建设置于经济发展与教育、科技发展的更大系统中,使经济建设迅速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修教育渠,引科技水,灌农业田”的形象说法,概括了农科教结合的实质。

    实施农科教统筹,县级是关键,乡级是结合点,村级是直接、迅速地体现统筹效益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体系,把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村职业学校,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机制联系起来,使“上挂、横联、下辐射”的经验,在体制的保障下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加入WTO以后,解决农业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市场等问题已为社会广泛关注。解决农村问题,农民是主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农民创业培训是关键。根据农民创业的实际需要,创业培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创业心理的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它们是个体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创业知识的培训。创业过程需要许多知识,如财务知识;管理知识等,都应列入创业培训的内容

    3.创业过程的指导。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增强农民的信心,农村职校应对创业过程进行指导。

    4.市场信息的提供。在农村尚未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前,农村职校应成立市场信息中心,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是解决农村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农村职业教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可以通过他们建立科技咨询网络。

    5.新技术的提供与培训。及时掌握并运用新的农业科技,是农民创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农村职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把握农业科技新动态,给农民提供新的农业科技及其培训。

    通过以上分析,创业培训应该是对农民创业的全过程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农村职教只有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和方向,打破功能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多功能化,建立以创业培训为重点的新的运行机制,才能走出困境。可以构建由如下部分组成的农村职校新模式:

    1.技术培训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训的对象为农民和未能升学的农村学生。培训时间的长短依据技术掌握所需的时间确定,时间安排应灵活,可以是农闲和晚上。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终身的。

    2.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把握农业科技新动态,并把它直接提供给农民,或与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对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培训。

    3.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农民的创业心理的培训及创业过程的实际指导。特别是在创业的最初阶段,应与农民经常保持联系,对其创业提供详细的咨询和实际指导。

    4.市场信息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市场信息的调查,特别是商品供需状况的调查,并给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

    5.学校农场。它既是学校的校办产业,农业新科技试验基地,同时也是技术培训的重要场所,更是创业的样板,还是技术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市场信息中心与农民相联系的桥梁。因此它是五个机构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应重点加以建设。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