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6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 培养
知识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正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挑战。发展机遇一方面来自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为人才发展提供的广阔空间,为学校提供的高新技术教育手段;另一方面也来自大众对高层次教育的需求。而知识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思想素质、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又不断在挑战现行的教育体制。
研究生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过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要看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与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时代的发展还有许多不相应的地方。高水平、创新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研究成果很少,创造型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些问题表明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创新能力培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完整的表述,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强调“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与能动作用,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创新能力正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我们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创造条件让人的创造性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全面发展的主力军;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将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重要贡献。所以说,我们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2.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在知识经济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看其有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并且关键的竞争点更是集中在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上。在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内,本科教育仍是以“教学为本”,以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要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的。因而进入研究生层次的学生都已经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个人成长的历程看都具有了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最大限度地增长知识,而是要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本领。尽管目前我国研究生阶段仍分为课程学习和研究阶段,但从本质上来说,研究生教育更应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创新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整个教育的关键。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
1.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各高校的学科虽然有优势与一般、热门与冷门的差别。学科建设也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都必须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是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科结构,稳定发展的学科方向,比较齐备的科研设施,才能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学术环境和物质条件。
学科建设必须强调系统性、前言性和交叉性。这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完全符合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需要。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导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素质。从导师本人受的时间阶段分析,他们大多数是在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接受的高等教育。由于的局限性,这一时期的教育。一般具有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共性制约等缺陷。虽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的广泛展开,导师过窄的专业知识问题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过弱的文化熏陶和个性不足等缺陷依然留着深深的烙印。导师在向研究生传递知识分子优良传统和技术的同时,也把这些缺陷和不足“遗传”给了研究生。
由于导师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注重提高导师的各方面素质。首先,导师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改变观念。用知识提出的新理念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要有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导师要教书育人,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前提的,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前沿,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价值的研究工作。最后,导师要处理好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关系,把握好提高学术水平和获取充足科研经费之间的平衡,保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调进行。
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高等学校一方面要严格导师招生资格的评审,以确保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激励优秀的导师脱颖而出。要不断改善导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做好服务工作,为导师减轻负担,使导师能潜心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
3.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产生高质量学位的前提。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使研究生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产学研相结合则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的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开阔眼界和思路,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因此:
(1)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启迪研究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这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2)积极探索“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吸纳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高校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信息资料和学术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发挥企业在工程技术、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双方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推进高校研究生教育与企业的结合,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三、对研究生创新成果进行界定研究
对于创新性研究成果,有专家曾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研究生创新成果有七方面的内容构成:用一种新的理念或方法解决前人所未解决的问题;用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以较简单的方式解决前人用复杂方式所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未曾严格证明的问题给予严格的证明;纠正以前的错误;实验中首次验证或改进性地验证了理论上的预言;把一些零星的知识系统化,或扩大了原先某一体系所概括的内容;提出了一个甚有意义的新问题,即使自己目前未能解决它。
上述创新成果的界定标准应适合研究生实际,研究生的创新成果最重要体现在“新”与“实”上,新即是新理论、方法、设计、进展等,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实是指学术价值、科研价值、实际应用价值等。新是创造性的外在特征,实是创造性内在体现。两者结合方构成创新成果。研究生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文中,论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三个创新点上,对这三个创新点的“新”的评价要建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基础上。.
[1] 何世娣,王国美.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合肥大学学报[J].(社科版),2003年第1期.
[2] 程海风,杨盛良.也谈研究生创新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2002,25(2):86-87.
[3] 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江苏高教[J].2004年第6期.
下一篇:中外大学制度模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