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专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6
[摘要]职业中专教学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强素质,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从我国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革体育教学的创新性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改进方法 
 
国家、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也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作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开发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只有时刻贯穿创新教育,才能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民族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的智慧、特质、个性和主体精神全面培养的教育模式,是通过一切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 
 
纵观目前普通中专校体育课程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对中专体育提出的新要求,中专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若干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课组织形式、体育成绩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在中专体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学历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原因,所受教育大多仍是传统的体育系、科的教育,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导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围绕着竞技体育的活动和方法来进行。教师对应试教育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而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忽视思想教育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教学内容上看,普遍存在着内容重复、教材容量大,而且教材内容对技术要求过高。而教学方法上则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为主,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作为不变的程序。这种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 
 
三、如何搞好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 
 
1.明确体育改革的思想和观念 
终身体育是近年来流行于国内外教育界的一种新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特殊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我们探索。就目前的情况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校体育课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及为社会培养体质健康的人才。因此,体育教学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根本目标,重视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结合身体锻炼,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管得过多、过死的现象,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3.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思维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方案。如在改进和提高学生投篮技术和命中率的教学时,首先提出“利用学过的知识、技术,你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就会从记忆中努力演练出多种方法,即原地双手胸前投篮、跳起单手投篮、高手投篮等。这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即指导学生对每种动作方法进行比较,从中体验、摸索出一种最佳的方法。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学习者只能觉察自身的一部分动作,而难以看清整个动作的表象。因此,教师从旁指点、评价就非常重要。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阐述有关理论与技巧。接着再让学生做,老师发现问题,从理论与技巧方面加以指导纠正。最后由老师以提问形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领会动作要领,以加深、巩固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深化一步引导学生去比较各种基本动作的异同,并互相借鉴运用。 
4.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纪律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其次,相互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坦诚协调一致的人际关系;第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第四,在竞赛中要兢兢业业,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从一而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另外,它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驱除懒散,焕发热情,遵守规则,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追逐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5.重视学生的个性 
实施素质要面向全体学生,但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搞平均主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迈相同的步子,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要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又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专项意识、领悟能力、心理素质与刻苦程度等方面差异,加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施加不同的影响,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引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上的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身材不高,在学习跳高、投掷项目相对处于劣势,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发展专项速度和力量,改进技术,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有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练习跳高、跨栏、跳山羊时畏缩不前,就用橡皮筋代替横杆降低高度等手段,减少其畏惧感,同时以言语的鼓励并带动全体同学为该生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忽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具体的辅导。要善于抓住进步快的后进生典型,以此带动一整班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于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在掌握正确动作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达到较高的水平。 
6.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课不仅是一堂专项课或训练课,而是一堂集体育精坤、体育道德和风格为一体,纳社会学、学、美学为一身的综合性课。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扩大学生感受时代要求的广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一个肩负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有了这个大方向,才能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中去。其次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体育教师要以自己好的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用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热情的爱来带动学生,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如今,我国是国际奥委会的承办国,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奥运精神在我国已经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应该看到,体育运动中所提倡的参加与取胜的思想,团结、友谊、和平的精神,公正、诚实、礼貌等风范,引申到民族无不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对这些精神进行宣传教育,把这些哲理加以推广运用,这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7.改革考核方式 
体育课成绩考核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目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中,既要对教学中应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培养的技术、技能等进行考核,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身体方法,以及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提高的程度等进行综合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和体育兴趣,促进其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的意识。 
 
: 
[1]李培文.高等学校体育教学重心的转移.体育学刊,1999,(2). 
[2]毛苏林.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学刊,1999,(2). 
[3]陈米亲.质量、效益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学刊,1999. 
[4]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1998,(5). 
[5]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邹继豪.面向2l世纪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