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微探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7
一、生活应用是作业目的性的终极目标
大众数学的思想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有一次我说“同学们,今天破个例,今天的作业我们不是各自独立完成,而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是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大家带好工具,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第二天,全班交流,各小组组长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和结论。最后大家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更,结果更精确。通过这种作业,不但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实用性,更增加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如此处理难度不大,却很好的体现了作业的目的性——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自学整理是作业针对性的有效方法
自学型作业可以是根据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回去有针对性地预习,并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也可以是整理错误,每周一次,把本周的解题中的主要错误,整理在笔记本上,并写出错误原因,以及避免错误的措施等。各学生情况不同,参照自己的练习本去整理。自学型作业还包括从网上或书中,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三、跨学科是作业适宜性的有力挑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研究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知识的交*点,设计出跨学科作业,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与物理的联系:例,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与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5安培时,求电阻R的值。
数学与的联系:如在初学三角函数时,学生对“sinα,cosα,tanα,”的发音很困难,虽然我知道,读音准不准对解题并无多大影响,但是我本着科学的态度,以我一贯的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给出了三个单词的拼写;正弦“sine”余弦“cosine”正切“tangent”,并要求学生根据拼写查字典写出单词的音标。学生不禁感叹道:“学习数学也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我们不要人为地把学科划清阶线,只要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的,都可以拿来用。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加强自身学习,拓宽知识面。 四、动口、动手是作业趣味性的和善表现
动口型作业并非是语文、的专利。许多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数学表达、交流的能力”。数学交流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口头的交流主要通过文字语言的叙述,对词语或符号重新赋予意义,如学习代数式的意义时可布置家庭作业为“回去跟你的家人说一说下列代数式的意义:2(a+b),x2-y2,(m-n)2……”数学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喜欢动手是人的天性,老师要在顺应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布置点动手型作业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在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剪一个双喜字,剪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剪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第二天学生带来了自制的各式各样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剪了一个蝴蝶并涂上了漂亮的颜色;有的剪了一架小飞机;有的剪了一条鱼。在动手过程中又增强了学生欣赏图形美的能力,渗透了审美。偶尔布置一下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点新鲜感,避免对数学作业的厌烦情绪 。
五、分层是作业差异性的公平见证
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知识、能力情况参差不齐,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两头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必须进行分类作业。
在做了一些思想工作后,遵循“自愿性、动态性”原则,我把全班分成了五个小组,即“AA组、A组、B组、C组、D组”,前四组各约10个成员,D组成员约5个。对D组学生,作业的难度较低,份量较少,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AA组每天另外布置一道探究性题目,A、B组属中上游,每日另做一个思考题。C组同学以书上练习为主,只需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即可,各小组成员并非固定不变,可根据情况稍作调整。通过分类作业可使尖子生更冒尖,差生面缩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小中下面。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上一篇:浅析学校体育课改革的辨证观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