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刺激模式的理论看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脑机制 刺激模式 创造力
儿童创造思想的产生一方面与儿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提供的刺激模式有密切的关系。提供什么样的刺激模式更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这一方面决定于创造力的物质承担者——脑的机制,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提供的刺激模式的特质。
一、脑机制与刺激模式
研究证明,人类的多数活动还是需要左、右半球进行协作和配合。但是在某一项特定的活动中,一般总有一侧半球占优势,称为优势半球。右脑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所以右脑又被称为创造脑。开发创造力就是开发右脑。开发右脑就要选取适合右脑的刺激。由于非言语的形象思维是右脑的专门职能,所以提供具体形象的刺激将会极大的激发右脑的创造欲望。右脑天赋的处理图片的能力决定它更青睐适合它的图片刺激,有效的图片刺激更能激发右脑的创造灵感。
二、有关图片刺激模式的研究
在许多关于创造力的开发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图片刺激与言语刺激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为何图片刺激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许多心家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图片刺激的优势。
(一)加涅的研究
加涅认为,图片刺激较之言语刺激,其优势在于:第一,图片和图表的使用极大地扩展了非语言教学媒体的范围。在选择媒体时,教学设计者必须首先选择那些能够执行确立教学事件所需的全部功能的语言媒体,教学理论要求这些事件能够支持学习的过程。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媒体中,图片是最佳的选择。第二,在教学中运用图片更加宽泛的理由,是因为它是学习者能够借以获得视觉表象的手段,而视觉表象又被认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记忆编码和存贮形式。因此,图片通过提供编码表象,经常被用于执行学习指导的功能。
加涅还详细说明了表象在不同学习中的作用,也充分表明了图片刺激的优势。在智慧技能的学习中,表象可能首先帮助提取前提性技能。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图片往往描绘出行动的顺序及行动所包含的动作。
(二)Paivion的双重代码理论
Paivion(1986)的双重代码理论指出:人的记忆和认知被两个分离的象征系统服务。一个专门负责言语信息,另外一个负责非言语信息。言语系统处理语言代码,储存语言信息。非言语系统则处理意象。两者的信息形式有所不同,言语系统处理的信息是层级的,非言语系统处理的信息是整体的、嵌入式的。这两个系统相互连接又相互独立。
既然人同时拥有这两种感觉系统,两个系统之间又具有可连接性,一个系统受到刺激会唤醒另一个系统,就决定了人能够接受这两种信号刺激。在儿童创造力培养中就应同时提供图片和语词两种刺激。这两种刺激将导致联想沿着两条分开的但又互相连接的路产生。根据创造力联想理论,联想链条数量的增加将导致思想数量的增加,从而促进创造思想的产生。 三、图片刺激比语词刺激更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一)图片刺激比语词刺激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语词提供的信息仅仅产生语词间的连接,而图片的多种特征将给人多方面的刺激。比如当提供的刺激是单词“玫瑰”,可能的联想连接是菊花、百合等花类词语的连接。而玫瑰图片刺激提供的信息却远远超过这些。玫瑰的颜色特征(红色),可能导致与火力发动机,一个苹果和人造卫星的联想性连接。玫瑰的刺又能让人联想到武器。总之图片刺激较之语词刺激给人更多的有效信息,更容易激活人的思想。更有利于创造思想的产生。
语词刺激容易导致联想固化,即联想容易被固定在刺激词上。如当显示刺激词“馅饼”时,许多涉及到馅饼的词会出现,如樱桃蜜饯馅饼,苹果馅饼冰淇淋,有冰淇淋的苹果馅饼等等。而一个馅饼图片的刺激确很少有涉及到馅饼的思想产生。馅饼的形状、颜色、大小都是丰富的刺激源,这就使得联想走向远离馅饼的更广阔的空间。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张图片胜过一千句话”。在儿童创造思维开发训练中,图片的作用的确要比文字强大的多。
(二)形象记忆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决定了图片刺激更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任何创造力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儿童的创造力也不例外,它绝对不能脱离儿童特有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而单独存在。儿童期的记忆主要是根据各种具体的形象,在形象记忆中物体和图形起主要作用,词语在其中起着辅助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由于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这就直接决定了儿童期的想象和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主要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用感觉影响来感知事物。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开发训练时当然要侧重于提供较多的具体直观刺激,从这一点看来,图片刺激的效果也优于语词刺激。图片的具体直观性更能唤醒儿童头脑中已有的形象知识。刺激与联想之间能更好的连接。
(三)创造活动的过程表明儿童期图片刺激比语词刺激更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思想
美国著名心家艾蔓贝尔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认为创造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或任务、准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结果五个阶段组成,而且这五个阶段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从这一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当外部刺激或内部刺激作用于创造者时,他首先要建立或恢复有关知识的贮存以及反应原则系统。
我们知道在儿童的知识贮存系统中多是具体形象的信息,为了能够唤醒儿童的记忆贮存,在提供刺激时应更多的注重形象刺激。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儿童的记忆贮存系统产生新的反应。在产生反应阶段检验记忆内容以及产生的反应的直接环境,这同样是在建立已有知识经验与刺激之间的联系。只有适合已有知识经验的刺激才能被接受。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是以具体形象经验为主的,因此他会更为愿意接受图片这样的具体形象刺激。在验证反应过程中也是要与已有的有关的知识经验去对比。儿童的有关领域技能多是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因此同样要求更多的具体直观刺激才能通过验证反应。这样,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刺激符合已有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有创造性的思想产生。
:
[1]Ross A. Malaga. The effect of stimulus modes and associative distance in individual creativity support syste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9 (2000)125–141.
[2]Andrew Large.Computer Animation in an Instructional Environment, LISR l8,3-23 (1996).
[3]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7.
[4]董齐.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出版社,2000:27-74.
[5][美]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6][美]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
[7]安生.战胜右脑.海南出版社,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