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焕发活力——分组—导生制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桂敏 时间:2010-08-15

【摘要】本文从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出了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强调了几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导生制;分组;主体;主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逐步进入正轨。那么,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是否也要变革,教学的模式是否也要改善。作为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到底如何,在信息课上他们到底了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如何处理参差不齐的状况,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反复琢磨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此仅供大家。

一、分组—导生制模式的原理

分组—导生制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导生制和分组教学两种模式而折中的一种典型的集体教学形式,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反复实践而琢磨出的一种比较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大家都很明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若干小组,再对每个小组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依据这两种模式,我们参照分组教学的分组情况,从每个小组中选择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也就是导生,导生不但负责辅助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是教师的助手。

二、理论导向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在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灌输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的是精讲多练,学生要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主要靠的还是自己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教师和导生对其只是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三、分组—导生制的实施过程

1.分组          

依据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刚开始上课时,因为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分组时尽量的争取学生的意见,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可少。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但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很差,长期的高考压力,使得他们在信息课很想放松自己,爱玩的跑到了一组,爱学习的跑到了一组,学习成绩好的电脑操作可能差些,那些比较贪玩的学生他科的成绩可能差点,这样教师应该尽量的将他们分散开,综合各种因素合理的进行分组。

2.导生的选拔

在上信息课的前几周里完成该任务,通过一定的测试,再结合学生上课时的反映情况,对知识理解、领会的快慢上,还要综合考察学生在其他科目、生活方面的一些表现选拔出反应灵活,操作熟练,热情大方,喜欢帮助同学的的学生作为导生。

3. 对导生的先教育

导生来源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大家一样的紧张忙碌,所以对导生的教育要精致,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5~8分钟进行。当然第一次要时间长些。首先,让导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导生,凄楚自己的职责。导生就要做到为同学热情服务,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上机时间。当然,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导生也很荣耀的一件事情,不见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更好地锻炼自己,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其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明确的告诉导生,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就要求导生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努力尝试各种操作方法。

4.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仍然要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来实施课堂教学,重点内容,要点内容要给学生讲清,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的讲授仍然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有了导生,就没有了讲解,完全的放纵学生。导生作为先行的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认真的辅导,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创作作品,或者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导生就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合理的分配任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辅导完成后,导生负责把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有问题的将列表报告老师,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四、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很显然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教师或“放鸭式”教学的极端。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指导,     发挥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2.教师加强对导生的管理

导生在分组—导生制教学形式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学生,他的精力还是有限的,只有对起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对他自己的学习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导生的工作情况按月进行评价,有每组的学生对导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汇总,选出下一期的新导生或者连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创建和谐、友好的学习气氛。

3.继续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大有改善,当然就出现一批优秀的导生,对于他们教师要正确的引导,搞一些业余创作,或者组织参加一些信息学比赛,电脑作品制做活动等。

五、分组—导生制的优势

1.符合新学情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互动过程,一边是教师,一边是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经过调查,我了解到在大部分的中等城市以下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面临三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所带的班级多,所带的人数多,给每个学生上课的课时少,这三个严峻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对信息技术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组—导生制教学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组,学生又多了一个小老师,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每一组都有了自己明确的任务,该练习什么,该探索什么新知识,学生自己都了如执掌,有了奋斗目标,当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有了导生的存在,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多了。有了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就会共同讨论,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4.及时的反馈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操作技能的训练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不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和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导生对问题的及时的反馈,教师及时的分析,可以将很多课前预想不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样,也会收集很多的学生比较优秀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集思广益,更好地为信息教学服务。

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却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不断探索适合我们国情、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打下扎实的基础。


【】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年第三期。

[2]刘雷 《导生制教学模式在信息课中的应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