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住宅建筑围护结构采暖能耗分析
提要 本文使用集成于CAD之上的模拟软件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通过状态空间法房间的冷、热负荷和热特性,对北京地区典型的板式和塔式住宅建筑进行了逐时模拟计算。计算中考虑建筑外表面的阴影遮挡、建筑内部发热量、房间与外界以及房间之间的通风换气。最后得出不同朝向、体形系数、外墙传热系数时建筑的采暖耗热量与热负荷指标。通过分析这些结果,得出不同建筑参数对冬季两个采暖指标的影响,从而给出住宅建筑整体设计的相关指导性结果。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朝向、体形系数的建筑,本文则给出了耗热量和热负荷指标的变化比例。为了达到节能要求,对于偏东西朝向或体形系数超出标准的建筑物,需要降低围护传热系数,加强保温性能,以满足节能住宅相关标准。 关键词 耗热量指标 热负荷指标 住宅建筑 | ||||||||||||||||||||||||||||||||||||||||||||||||||||||||||||||||||||||||||||||||||||||||||||||||||||||||||||||
一、前言
三、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最大的幅度计算,板楼与塔楼的耗热量分别增加7.8%和4.5%,热负荷分别增加25.9%和1.4%。 |
不同外墙保温厚度时的建筑耗热量与热负荷指标 表3
6层板楼 | 16层塔楼 | ||||||
外墙保温厚度 mm | 外墙传热系数 W/(m2·K) | 耗热量指标 W/m2 | 热负荷指标 W/m2 | 外墙保温厚度 mm | 外墙传热系数 W/(m2·K) | 耗热量指标 W/m2 | 热负荷指标 W/m2 |
0 | 1.04 | 19.63 | 37.71 | 0 | 1.02 | 18.67 | 38.64 |
15 | 0.82 | 17.64 | 35.46 | 30 | 0.92 | 17.98 | 38.24 |
30 | 0.68 | 16.94 | 34.49 | 50 | 0.70 | 16.26 | 35.45 |
50 | 0.55 | 15.32 | 32.06 | 70 | 0.56 | 15.17 | 33.56 |
80 | 0.43 | 14.16 | 29.78 | 100 | 0.44 | 14.22 | 32.36 |
建筑耗热量与热负荷指标随外墙传热系数减小比例 表4
外墙传热系数减小 | 耗热量减小 | 热负荷减小 | 外墙传热系数减小 | 耗热量减小 | 热负荷减小 |
-21.29% | -10.14% | -5.97% | -9.88% | -3.07% | -1.05% |
-35.10% | -12.71% | -8.54% | -31.66% | -12.91% | -8.26% |
-47.37% | -21.95% | -14.99% | -44.96% | -18.78% | -13.16% |
-59.03% | -27.89% | -21.03% | -57.39% | -23.84% | -16.25% |
根据外墙、外窗、屋顶的传热系数及各自面积,可以由
计算出整个建筑的综合传热系数K。
建筑耗热量与热负荷指标随综合传热系数减小比例 表5
6层板楼 | 16层塔楼 | ||||
综合传热系数K减小 | 耗热量减小 | 热负荷减小 | 综合传热系数K减小 | 耗热量减小 | 热负荷减小 |
-21.29% | -10.14% | -5.97% | -9.88% | -3.70% | -1.05% |
-35.10% | -13.71% | -8.54% | -31.66% | -12.91% | -8.26% |
-47.37% | -21.95% | -14.99% | -44.96% | -18.78% | -13.16% |
-59.03% | -27.89% | -21.03% | -57.39% | -23.84% | -16.25% |
建筑的耗热量减小比例与建筑综合传热系数K的减小比例基本一致,建筑的热负荷减小比例低于耗热量的减小比例。
四、结论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出节能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以及外墙传热系数的取值情况。
建筑朝向尽可能是坐北朝南,即南向角度0度,偏东或偏西尽量不超过15度。最好的体形是长轴朝东西的长方形,板式住宅优于点式住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建造东西向建筑。在建筑物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的情况下,耗热量与热负荷指标随体形系数增大而升高。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体形系数应尽量小,一般建筑都应控制在0.30以下,高层建筑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则应该综合考虑外墙、外窗以及屋顶等等,因为综合传热系数K最终影响着建筑物能耗情况。
1.彦启森,赵床珠,建筑热过程,北京:建筑出版社,1986。
2.陆耀庆,供暖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