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语的选择与顺应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10-06
在人们日常交往中。称谓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言者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恰当的称谓语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称谓语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语项,可以说,言语交际双方所表达的许多意义往往不是通过语句,而是通过称谓语表达出来的。
一、关于称谓语
(一)关于称谓语的界定
所谓称谓语,就是用来表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它体现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而称呼语,就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郑尔宁,2005)。而《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本文采用《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不对二者加以区分。
(二)国内外关于“称谓语”的研究
1.国外研究
关于“称谓语”这一课题,国外有很多和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了研究。早期多从心的角度研究称谓语的一种形式——名字和身份以及“自我”之间的关系(Ellis&Beeehlv,1954;Houston&Sumner,1948;Busse&Seraydarian,1979)(转引自Thomo son,2006)。60年代开始社会语言学被引人称呼语的研究,Brown&Gilman(1960)从“权力”(power)和“聚合”(Solidarity)这两个角度研究印欧语系第二人称tu(你)和VOUS(您)这两种形式的用法;Brown&Ford(1961)研究了美国人常用的头衔加姓和单称名这两种称呼形式(Fasold,2000)。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名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含义fLieberson,1984;Bright,2001;Kirwin,2001)(转引自Thompson,2006);而后的研究也更集中于“称谓语”与社会,身份,以及(多元1文化之间的关系,例如:称呼语“Dude”从80年代以来在年轻男性间盛行的模式及其原因(Kiesling,2004);大学里,学生。教师,和职员对女性头衔“Ms.”的不同使用及其原因分析(Fuller,2005):正式称呼语“Madam”的词义演变fHinton,2006);华裔新加坡人“英化”的命名方式(Peter.Tan,2001),;双言,二元文化和双名制与身份之间的关系(Thomloson,2006)。
2.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对称谓语的研究也是非常活跃的。首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称谓语的泛化和缺环及其特点和原因(潘攀,1998;扬清。王娥,2005;李树新,20041;另一方面则主要关于某些具体称谓语词义和使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f方传余,2007;许之所,2007)。其次。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切入,通过对比中西称谓语的不同使用解读其文化差异,研究如何消除因为“称谓语”的误用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吴阳,2003;孙芳琴,2002)。再次,从宏观角度研究汉语称谓系统的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变化的趋势(姚亚平,1995;史金宝,2003;郑尔宁,2005)。最后。近年来,语用学理论也被应用到称谓语的研究中,如秦旭(2001)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探讨了称谓语的功能:张俊霞(2005)从语言顺应和语用移情出发,讨论了称呼语变化的原因。
本文将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交际中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
二、称谓语的选择与顺应论
(一)“顺应论”简介
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2000)一书中指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外部的原因,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v)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语言选择是非机械性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指导下完成的:顺应性则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Verschueren(2000)指出,关于顺应论,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讨论: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二)语境关系
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分析探讨交际中称呼语的选择。称呼语具有复杂的亲属称呼语系统和社会称呼语系统,根据语境关系顺应理论,人们在交际中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称呼语选择都是对语境做出的顺应。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语言语境即上下文。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Verschueren,2000)。也就是说,称呼语的使用过程可以看作是为了满足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并获得交际成功而对各种交际语境因素(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作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
(三)称谓语的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在交际中语言使用者总是带有一定目的,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交际者必须顺应交际语境各因素: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发话者和听话者。即语言使用者处于交际语境的中心地位,心理、社会和物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都要靠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来激活, 以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Verschueren,2000)。
1.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
语言使用者指参与谈话的双方,以及与谈话内容相关的其他人(Verschueren,2000)。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必须考虑语言使用者的性别、身份、年龄、受程度、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观念这些个人因素,同时也是选择语言时要顺应的因素。比如,我们选择称呼语会根据交际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性别等条件认定,见到农民称“老乡”:见到工人称“师傅”;对干部知识分子、战士等称“同志”;对年纪比自己稍大者称“大哥、大姐”;对较年幼的称“小弟、小妹、小朋友”f余玉萍,2007)。这些都是说话者顺应交际对象而选择的称呼语。既然语言使用者不限于交际对象,还指与谈话内容相关的其他人,因此称呼语的选择不仅顺应前者,也顺应后者。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林之孝家的批评宝玉对几位“大姑娘们”叫名字。说“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叫起来。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便惹人笑话,说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看来。对这些仆人的称呼还要顺应其主子的身份。因此晚后宝玉对长辈屋里的仆人不直接用姓名称谓,而用“某某姐姐”正是顺应了长辈们的身份。
2.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作为一种语言策略,交际过程中对称谓语的选择也是对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心理世界包括交际者个性、情绪、愿望、意图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Verschueren.2000)。意图是人的行为的主观原因。是心理的。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交际意图的驱使下进行的。交际意图不仅决定着言语交际的内容,而且决定着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称谓者要实现自己的意图,有必要弄清楚称谓对象的心理。该用什么样的称谓。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称谓对象的心理状态。在英美国家,问女人年龄是禁忌,她们不喜欢别人用任何带有年龄标记的称谓语称呼自己。例如,在美国热播电视连续剧《绝望主妇》(DesperateHousewives)第一季第23集中,社区搬来的新邻居和Edie的对话:
Ms White:This is my son,Matthew.
Edie:Hi.
Matthew:Hi.Ma'am,
Edie:Please call me Edie,Ma'am is for themiddle-aged woman,
其实,Matthew(十几岁的小伙儿)称呼快到“不惑”的Edie。Ma'am,按其年龄来说是不为过的,也体现了对她的尊敬。但此举却违背了Edie的内心世界,因此Edie直接要求Matthew直呼其名——Edie。“Edie”就顺应了她不想被说老的内心世界。
3.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Verschueren,2000)。这里的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他们的言语行为受社会和文化的制约。在言语交际中,语言选择应顺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交际原则和准则,社交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正式场合下,应该用正式语体、礼貌级别比较高,词语的选择比较讲究;相反,在非正式场合下,应该用随便语体,礼貌级别比较低。例如,对餐厅服务员的称呼:和家人,亲朋好友聚餐时可以叫“小妹”,“小姐”甚至“翠花”,但如果是在非常正式的国宴上,“服务员”才是恰当的称呼。同样,社会环境也制约着称呼语的选择,例如,在同一个学校任教的老王夫妇。在家里称呼对方“老伴”,而在单位上却称呼对方“王老师”和“李老师”。家和单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称呼。另外,语言使用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不可避免要受到交际原则和准则的制约,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者要顺应这些原则和准则,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且如果是跨文化交际,还应注意不同文化之间交际原则的差异,并对此做出顺应(余玉萍,2007)。人讲究尊老,“老奶奶”、“老祖宗”、“老太君”、“老佛爷”都是用来称呼上了年纪的人:而美国老人则不喜欢被叫“Grandma”或“Grandpa”。除非你是他的孙子,他们更喜欢人们直呼其名。
4.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物理世界的诸多因素(比如时间、地点等)会影响说话人的语言选择。在很多情况下,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对决定选择什么语言表达方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场景)、话题五个因素。物理世界五要素的任一变化都会使交际者产生特定心理,都会影响交际形式的选择和语言的选择(Verschueren,2000)。上文例子中对服务员的不同称呼是顺应了不同的交际世界,其实也顺应了不同的物理世界,一般饭馆、餐厅和国宴宾馆是不同的。因此称呼也是有区别的。这也正好说明了称呼语对交际语境四因素的顺应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重合的。交叉的;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指导称呼语的选择与使用。
三、结束语
交际中称呼语的选择就是对各种语境因素的顺应,各种语境因素在称呼语的选择中并不是矛盾的,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与称呼语的选择。这种顺应不仅是对个人身份,个人心理。和个人文化背景的顺应:而且因为个人始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背景也会受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因此这也是对社会身份,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顺应。通过应用“顺应论”来分析称呼语的选择。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上述四种不同的语境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称呼语在上述语境中选择和使用,并最终能够促进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促进社会和谐。
上一篇:论中西语言被动义的异同
下一篇: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