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语及其语用理解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范荣 时间:2010-10-06

  关键词:反语 语用特征 反语原则
  论文摘要:本文尝试从意义的角度对反语进行了分类及例举,并在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Grice, Levinson及其Leech对反语的研究成果浅析了反语的使用与理解。

  
  反语irony,源自希腊语eironeia,解释为"a method of humorous or subtly sarcastic expression in which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used is the direct opposite of their sense"。中文可理解为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一般而言,反语有表里两层意义,表面上一层是词语本身固有的,而骨里的一层是由它的特定上下文所赋予的,而作者或说话人真正的表达意图就在骨子里这层意义上。因此反语常被用于讽刺和自嘲,它是一种富有幽默感或精妙的挖苦或自嘲的表达方式。适当地将其运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会话中可以因其独特的魅力使语言变得更为深刻,富有感染力。
  
  一、反语的意义分类
  
  关于反语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标准。常见的有按意义分类:即反意正说,正意反说;有按功能分类:即褒贬反语、讽刺反语、趣味反语、亲热反语和强调反语;按语言形式分类:有词语反语、情景反语和引语辞反语等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各有侧重,各有所长。然而,由于本文将从理解句意的角度运用语用学对反语本质及特征进行分析,故我们不妨以意义为分类标准对反语的实际运用做出介绍。
  (一)反意正说,即以褒代贬的反语
  1.在文学作品中多用于讽刺和嘲弄,借以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①“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军队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在这个例子里,鲁迅先生把反动军队对爱国学生无耻卑鄙的屠杀与“伟大,伟绩,武功”等褒义词相提并论,将反语表达方式运用到极致,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作者愤怒淋漓尽致的体现给读者留下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
  2.当然这类反语也可以用于一些特定场合, 是一种间接的,避免公开谴责的修饰手法或表达形式.
  ② Mother: How about Tom's study?
  Teacher: Well, he is diligent and seldom reads more than an hour per month.
  此句中的“diligent”是虽不带讽刺意味,但却是对Tom的一种间接批评。
  (二)正意反说,即以贬代褒的反语
  1.这一类反语多用于表达亲切、喜爱等感情;有时有自谦、解嘲的意味。
  ③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孙犁《荷花淀》)
  Disappointed and rather upset, each woman was secretly laying to blame on her heartless brute of a husband.
  ④ 姚大婶听人夸奖闺女,心都开了花,故意装作厌烦样子,皱着眉说:“罢了,有什么福好享? 有个豆腐,不知哪辈子该下她的,折磨死人了。一个大闺女家,不说在家里学个针头线脑的,天天跟她爹一样去上班。这也罢了,谁知又交上了那个朋友,闹起自由来了。于今时兴这个嘛,咱老脑筋,看不惯也得看。这不是,眼看要出门子了,连针线都拿不起来,还得我给她操劳着赶嫁妆,不对心事还挑眼,累死也不讨好!”(杨朔《三千里河山》)。
  2.正意反说的反语在某些情景中也可用于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
  ⑤ 这个“四十条”去年以来不吃香了,现在又“复辟”了。(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
  These forty articles went out of vogue last year but are now staging a “come back”.
  “复辟”一般指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反动制度复活,是件坏事,而句子中的“复辟”是指恢复农业纲要四十条,这可是件好事。这里的“复辟”以贬代褒,把严肃认真的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在微笑中接受谆谆教诲,不禁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
  
  二、反语的几点语用思考
  
  以上的例子可以让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反语作为一种特殊手段与一般的语言表达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独有的语言特征。无论是反意正说,还是正意反说,对其理解绝非仅限于字面,并且对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故我们可以说反语是典型的“利用语境来推断意义”的语用型修辞手段。为了更好的从深层次阐述反语的本质,了解其语用特点,我们不妨先从句意角度进行分析。Grice的语用学区别了句子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前者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即字面意义;后者是句子在不同语境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特定交际功能的意义,指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意义或意图。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到从意义这一角度来看,反语纯粹表达的是非自然意义,即作者或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完全忽略句子的自然意义,强调的是非自然意义。那么我们不禁能够要问,虽然事实上反语表达的是非自然意义,但句子的自然意义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反语的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关系如何?我们如何从句子的自然意义来确定其非自然意义? 这里需要提及Levinson在信息原则中的“常规范型”,“常规范型”指社会集体意识认同的一系列事物,即当我们提及一事物,我们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例如谈及锁就联想到钥匙,谈及白天就想到黑夜,概括地说就是许多事物在人们意识中处于同一范型中,当然包括相对立的事物,比如“白”、“黑”这两个对立概念根据这一理论处于同一范型。听似有些迷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例如一个人不加防护长时间处于冰天雪地,就极易患上雪盲,视力严重受损,最终什么也看不到,一片黑暗。因此在反语中,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实质正是同一语义场的两极。根据Levinson的理论,即两者同处一个常规范型之中,相反相成,当用反语谈及“冷”时,自然而然就应确定其真实意图是传达“热”的概念;谈及“勤奋”,实为“懒惰”,谈及“喜欢”,实为“厌恶”等等,而这些反义语义场的共存正是反语赖以生存的基础。

  确定反语的非意义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反语最大的语言特色是用违背自己真实意图的表达去获取某种特殊效果。那么人们在说“假话”的过程中是否有某种规范原则来确保不会造成交际上的阻碍和误解?为人们在会话交际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保证交际顺利进行,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Grice强调了遵守合作原则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同时也谈及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例如反语的使用。为了解释交际一方故意违背合作原则,另一方不得不越出表面意义,通过推理理解对方话语深层含义的现象,Grice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包括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一方明显或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从而迫使另一方推导出话语的含义,是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作出的判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反语正是明显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因此要推断反语的特殊含义需要特定的语用语境和特定的读者或听众群体。语用语境一般包括语言知识与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双方使用语言及上下文的掌握。语言外知识则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及相互知识,而真正能够理解欣赏反语的特定读者或听众群体应以拥有语言知识为前提,而更重要的是必须掌握相应的语言外知识。这里以伟大英国作家Jonathan Swift脍炙人口的经典讽刺名著“A modest proposal”中的两小段来分析,即真正领略反语的艺术感染力所需要掌握语言外知识的必要性。
  “ I have been assured by a very knowing American of my acquaintance in London, that a young healthy child well nursed is at a year old a most delicious, nourishing, and wholesome food, whether stewed, roasted, baked, or boiled; and I make no doubt that it will equally serve in a fricassee or ragout.”
  我在伦敦认识一位知识广博的美国人。他使我确信,一个哺育得好的、健康的小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是一种非常鲜美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极有益于健康的卫生食品,或炖,或烘,或煮,无不相宜。我毫不怀疑,切碎煨食或作杂烩也是佳肴。
  通读这个“温和的建议”,我们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外知识,立刻会有一种荒谬的感觉。因此要真正理解“delicious,nourishing,wholesome,admirable”的隐藏含义,我们就不得不对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疯狂压榨爱尔兰人民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这些残暴的统治阶级不仅逼死吞食了无数穷孩子的父母,还把毒手伸向孩子们。于是作者用看似温和的笔法,委婉的语调向这些残忍的刽子手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而事实上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愤怒和辛辣的讽刺,整篇文章因反语的精妙运用让人过目不忘。正如Leech曾指出“反语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讽刺的手段”,而这样的手段在大师鲁迅,萧伯纳,欧·亨利的著作中也多有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针对拥有相应语用语境的读者而言,恰当的使用反语毫无疑问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色彩和艺术价值。
  当然,使用反语除了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讽刺嘲弄的感情色彩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反语还有着另外一些语用意义。为了回答“人们为什么在不需要强调讽刺及其他艺术修辞的情况下仍会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用间接的方式声东击西,让对方拐弯抹角的去意会?”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及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的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由Leech提出,它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及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意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正如Leech指出,使用反语也要恪守礼貌原则。他说:“如果你必须触犯别人,起码要做到避免同礼貌原则相悖,而应让听话人通过对含义的推导,间接地领会你话语中的触犯点”。正如例3)中的“He is so diligent that seldom reads more than an hour per month”我们可以容易从后半句“seldom reads more than an hour per month.”推导出 “Tom is very lazy boy”.然而,如果老师直接使用“lazy”这个词就违背·了赞誉准则,对他人进行了贬损,为了挽救父母的面子老师选择了恪守礼貌原则中赞誉准则而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这样既让父母通过推导会话含义了解Tom的真实学习状况,又能避免父母难堪和正面触犯他人。当然“礼仪之邦”著称的,我们自小受到“自谦自贬”的文化熏陶,在实际会话交际中更多的为了恪守礼貌原则而使用反语。例如,例5)中的“姚大婶”她事实上听到别人夸奖自己闺女心里乐开了花,如果恪守合作原则,姚大婶就应就事论事把女儿表扬一番,然而不免给别人,尤其是中国人心里落下沾沾自喜、不懂谦逊的不好印象。因此为了遵守谦逊准则,她嘴里不仅否认别人的赞誉,并且还把女儿从头到尾数落一通。当然听话人由于具有一定的语言外知识,了解大婶一直在支持女儿外出上班,争取自由,因此能准确的体会母亲那种贬在嘴里、甜在心里的滋味,从而不会造成对方故意欺骗自己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反语的语用特点可归纳如下:或者说话人要有言外之意,即有表达自身主观意图。其言外之意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支撑,有一定的语境让其体现。读者或听话人有相应的语言及语言外知识,以便沟通。其中包括有相关的语境知识,懂得对方的表达意图,并且能够体会欣赏对方使用反语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反语,作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修饰手段,它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语言特色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是否能读懂欣赏,还应多从语用学的角度去分析考察它内在的组织结构,从更深的层次,全方位的去理解它的生成和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它为博大精深的语言增添异彩。
  
  :
  [1]Grice, P.H. ,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M], In P. Cole & J. Morgan Syntax and Semanti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Jonathan Swift, A modest proposal [A],
  [3]Leech, G.N.,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83
  [4]Levinson. S.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UP.
  [5]何自然,1997, 语用学概要 [M],长沙:湖南出版社。
  [6]何兆熊,2000, 新编语用学概要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8]孙犁, 荷花淀

  [9]杨春红, 2005, 反语的语用理解, 西华大学学报(社会版), 第12期。
  [10]杨朔, 1978, 杨朔散文选 [M], 人民出版社。
  [11]郑国龙,2003, 英汉反语语用功能对比,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