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10-07
内容摘要: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既不是单纯的课,也非纯粹的文学欣赏课,它需要授课教师个人的智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以英美文学的价值分析为基础,结合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方法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
英美文学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英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英美文学也是一束光芒,照亮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路途。英美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开设本教程的目的是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使学生掌握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首先,文学是语言的精髓,文学欣赏会直接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在经过基础的语言教学之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无疑是学习外语的一个系统有效途径和必要阶段。文学阅读能使语言学习有质的飞跃。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多元化。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学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的优势,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
我国传统的英美文学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法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复杂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考,而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智慧、感情、经验、原创力、想象力、生命思想以及审美意识,都在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学中渐渐丧失,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和损害。另外,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多,作家的风格也纷繁多样,再加上课时少,其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学生只能记住课堂上讨论过的作家名字、作品梗概,但整体印象只是模糊一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教学中这种“灌注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美文学课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门课,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二、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维为了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堂专题讨论,针对某一作家的某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发散式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和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作为活动的文学涉及作家、作品、读者和作品反映的世界四个要素,它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讲,它是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而文学作品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作为读者的学生只有把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投入到作品里面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才能达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实现对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搞统一理解模式和死记硬背。这样,在使学生切身感受语言大师们的语言艺术、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认识社会、体验人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讲授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我们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方法,分析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差异。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获得的对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有效渗透文学、和心理论,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水平学习英美文学,了解西方文化,实际上不仅仅要了解西方的文学、礼仪习俗,更要了解西方的心灵史和思想史。因此,我们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把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有机地渗透进去,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和要旨,并指导他们自己加以运用。我们知道,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一些西方哲学理论和心理学观点。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意识分层,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研究是社会研究方法,注重的是人物分析、主题分析,而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的文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自身的,同时也为我们读者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认知方式,读者可以利用诸如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解读作品。多元的西方文化及其流派体现了西方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界的思辨传统,尽管这些流派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有的流派甚至走向极端,但是对它们的了解和掌握既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对文学的掌握和讲授获得更多的张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毫无疑问,在英美文学中运用文论教学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文学的鉴赏方法。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通过借鉴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某个作家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这也正是文学教学的目的所在。不同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来赏析同一部作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会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中收获快乐,获得启迪,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 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章。阅读文学作品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学生才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3·写读书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只是闭卷,还包含撰写小论文。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既是语言文学课,也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既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又有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将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
意志,养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参 考 文 献:
[1] Brooker, Peter andW iddowson, Peter ed. [M]·A Practi-calReader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U. s.: Pren-ticeHall/HarvesterWheatshea,f 1996·
[2] Fish, StanleyE. [M]·IsThere aText in thisClass? The Authority of Interpretive Communities.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80·
[3] Gadamer, Hans-George. [M]·Thruth and Method.London: Sheed andWard, 1975·
[4] Harding, D. W. [M] //“Psychological Precess in the Reading ofFiction”British Journal ofAesthetics 2 (April1962)·
[5] Holub, RobertC. [M]·Reception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York: Methuen, 1984·
[6] Mailloux, Steven J. [M] //“Learning toRead: Interpretation and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Studies in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Spring 1979)·
[7] Tompkins, Jane P. [M] //Reader-Respomse Criticism.Baltimorte and London: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7·
[8] 汉斯·罗伯特·姚斯·走向接受美学[M] //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