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晓琴 时间:2010-10-07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情景;多位一体;学习倾向 
  论文摘要:随着大学四、六级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更新势在必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重点探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行的英语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词一语言点一语法点一课文。这种教学步骤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单调乏味且效率低,教学模式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传统的教学属填鸭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少,不能正确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三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得不到综合训练,尤其是听说能力,大部分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每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他们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通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这使学生不能进行创造性大学习,这与素质和时代背道而驰。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这两个方面。首先应激发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有被迫变自愿。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思维能力而言,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设置课堂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的设置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设置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是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范围,带有诱导学生质疑的功能,以便达到学生自觉积极学习的目的。运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很强调学生是否有“愤”和“悱”的心理要求,若无此要求,则教师不必“启”和“发”。而教学则强调外因内因的统一性。对教师来讲,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二是模拟情景。外语教学活动始终是一种模拟交流,“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它的核心是激情和让学生表演操作。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一是选择主题中需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
二是设计制作情景模拟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如:背景画面等。还可准备一些实物,适当增强仿真效果。三是让学生选择扮演、担任角色,教师布置有针对性的观察、思索的任务。四是从情景模拟中再现问题,引出问题,展开解决方案的讨论。“情景模拟法”适用于各年级在解决一些探究难点问题时使用,让学生从现场的情景中获得心理体验,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探究问题变得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为了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求教师事先作好精心的准备,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画面情景的设计,再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需教师精巧构思,细心钻研。此方法既可用于再现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也可用于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拓展,即展示问题解决的主要过程。模拟情景是学生积极自觉进行学习的最直接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推断语境,收到较好的理解与记忆效果。 
  (二)创设多位一体教学方式 
  心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产生厌倦感,任其发展,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人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应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讲出大意来让学生复述。    比如正式上课前,教师可采用导入式课堂教学。即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可根据此问题展开联想,做出回答。导入式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着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好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好最轻松。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他们通过交谈的声音或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或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专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有视觉偏好。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地把课文内容以图像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他们会觉得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总之教师应不时穿插其他教学形式,并把上述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着力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倾向 
  外语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这一观点是根据外语知识的特点、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外语教学思想现状提出的。语言是一套任意性符号。外语是一门语言,它也具有这一特点。语言的任意性是指符号与它所指的对象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就是声音与意义的关系。语言的任意性最明显的表现在声音及其代表的意义上,同时也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如词的搭配也视习惯而言,句法中许多现象也不能按常理去判断。语言学家克拉申强调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成败的重要作用。语言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语言的接触自然吸收;另一种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里学习语言的形式。前一种学习是潜意识的,而后一种学习却是有意识的。克拉申认为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对语言的习惯和语言的口头运用起的作用不大。作为一门外语,它的学习往往在母语的环境下进行,受到母语的干扰,同时学习者也缺少如学习母语时所具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说,外语学习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个学习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他就不会主动投入言语活动中去,更不会多方观察别人的言语行动。可见,积极的外语学习倾向在外语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当我们进一步研究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一点。行为主义心认为一个被复述20遍的单词肯定比一个只复述10遍的词掌握得好。因此“重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一旦接触语言,其语言学习机制就会尽其能力把语言规则公式化。所以,语言学习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语言的接触。只要不断接触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机制就会继续工作。因此,语言教学就是需要对目标语的充分接触。以上两种理论都说明外语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接触、练习才能获得成功。而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倾向。现阶段外语教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外语教学若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需要通过交际练习来提高。它要求双方随机应变地应付新的环境。如果某一方对环境不熟悉,焦虑就会产生。而利用不太熟悉的外语进行交际练习,学习者的焦虑产生是必然的。相当多的心理学家指出,高度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高度焦虑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则往往会抑制学习。由于高度焦虑影响学生外语交际水平的发挥,同时由此也使焦虑增加,若如此恶性循环,必定会影响教学目的和效果。现阶段外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因素。学习者在学习倾向方面的差异,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