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领我走进“新课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10-07

[内容摘要]: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成功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是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语言价值的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设计原则 基本步骤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阶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新课程改革下,我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认识
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从认知心角度来看,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而,任务型教学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因此,任务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其教学思想和任务设计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黄子成,2003:129)。任务型教学途径反映了时代对英语教学的需要,也反映了时代对英语教学认识和解释。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非一种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如Long, Willis, Grookes, Nunan等)经过多番研究和实践的系统提出的教学理论。它是从交际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交际教学途径的一种。Richards和Rodgers(2000)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归纳为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途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比如,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 、香港等。
二、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有一些特点:第一、所谓任务注重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有语法上的错误,不大关注语言内容的丰富性。而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说出的话里,内容能不能表达清楚是我们最关心的。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会做些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设置任务,解决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问题。第三,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关注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所学的语言。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不是象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别人所说的话,不是纯粹的显示语言技能,不是做机械性的操练。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1. 语境的真实性  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语言信息、真实的语言情景和正确的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功能的语言;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学习和使用语言。
2. 形式与功能相结合(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的能力。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训练,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3. 任务链的阶梯性。任务设计应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加深、承前启后、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数个初级任务,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推进。
4. 在用中学。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通过使用语言而学得语言。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 任务环(Task cycle), 后任务(Post- task).
1、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引入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将要做的事情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此阶段意在激活、启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然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思维图。
2.任务环(Task cycle)阶段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成完成各项任务。
3.后任务(Post-task)---有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个部分组成。这一阶段意在给学生一个反思、 、归纳语言知识的机会。
五、“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具体课例
现以JEFC Book 2A Lesson17为例,说明以上教学步骤:
1. Pre-task
值日生介绍自己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外出游玩的情况,其他学生做要点摘记,然后互相提问相关问题,如哪些人同去了,怎么去的等,引出Where shall we go for the coming trip?
2. Task-cycle
Task 1:Play a guessing game
告诉学生在锦山动物园将有一个动物展,用What animals  are going to be on show?等问题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物名称。
Task 2:Have a discussion
教师给学生提供地图和时刻表,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地图和时刻表,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去的方式,路线并约定见面的具体时间,地点。根据讨论结果完成下面表格。
表1             小组活动计划表
Place Route  Price How far Where to meet When to meet How long to stay
     
Task 3:Have a report and make a list
各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汇总统计并对各组计划进行公布。
表2            班级总活动计划汇总表
Groups Places Routes Prices How far Where to meet What to see When to see How long to stay Evaluation
1        
2        
…        
3. Post-task
1. 教师对各组代表的报告做出评价,评选“最佳设计小组”。
2. 根据各组提供的最优方案,分小组用英语写去某地游玩的计划。
3. 将学生所写的计划通过实物投影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一起纠正语法错误。

六、任务型教学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评价有机融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建立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比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检查,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演讲和朗诵等学习行为作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评价。
七.结束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任务型教学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认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只要我们坚持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指导,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充满智慧的快意与创造的欢乐,做到教学相长,形成教学良性循环。


  [1] 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4]黄子成.中学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12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