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经济形势下银行卡面临的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程莉丽 时间:2013-07-04
   [摘要]银行卡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风险,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出发,归纳和分析银行卡业务风险的种类和成因,提出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 风险 控制
  
  一、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据央行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80038.92万张。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65806.02万张;信用卡发卡量为14232.9万张。银行卡渗透率(银行卡渗透率是指剔除房地产、大宗批发等交易类型,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01年的2.1%上升到24.2%。与此同时,各类银行卡犯罪也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手法不断翻新,实施过程更为隐蔽,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短信和电话转账等风险案件日益增加。2008年4月,在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关于银行卡犯罪立案3672起,涉案金额1.76亿元;破案23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0人,挽回经济损失6161万余元。
  二、银行卡风险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透露,截至2005年底,中国银行卡发卡机构175家,发卡量9.6亿张,特约商户39万家,POS机具61万台,ATM终端8万台。2005年银行卡交易金额47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额9600亿元,分别是2000年银行卡总交易金额的10.4倍和8.5倍。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消费交易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五年前的2.1%上升至10%。当前银行卡风险问题比较突出,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展银行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建立防范与处置银行卡风险的长期机制,确保银行卡信息安全和使用安全。
  目前银行卡主要存在四大风险:欺诈风险、中介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1.外部欺诈风险
  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目前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2.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3.内部操作风险
  内部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外部欺诈风险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
  4.持卡人信用风险
  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