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7-08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积极致力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但与国外先进银行比较,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在意识层面
尚未形成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风险管理文化。当前,银行普遍增强了风险意识,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战略的执行还缺乏一致性,尤其是基层行在贯彻风险管理方面还多少存在被动消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在体制层面
尚未确立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如何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体现发展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要求,并在风险管理方面最终实现价值最优化,在内控体系建设上存在不少制度空白或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责任的划分和追究还缺乏较明确的管理举措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在机制层面
尚未建立高效、流畅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一方面,银行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风险管理系统很难在信息传导和共享、数据分析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快速反应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基本的机制构建上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制度和规则的操作性不强,风险评估的手段不够。
(四)在技术层面
还处于对现代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探索准备阶段。从硬件上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系统建设、数据收集与信息管理等工作还远未成形。从软件上说,对于国外先进银行已普遍使用的先进风险管理方法或计量技术,各银行内部还在积极摸索;在风险控制上,国内银行更多依靠计分模型、财务比率分析以及主观经验进行管理,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以及满足风险计量要求的数据支持,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不高,难以进行更深入的风险细分。
(五)在人才层面
适应现代风险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缺乏。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及引进和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人才不足是国内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瓶颈。如何引进以及建立自身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质量与效率,是目前国内银行亟须加强的一项工作。
三、如何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一)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
积极培育成熟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促进商业银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确立牢固的风险管理理念,有鲜明的风险管理主题,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次要坚持人本观念,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让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在每个机构和每位员工心中扎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再次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技能和水平;最后,要注重工具创新,强调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注重对风险的量化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二)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一是从制订和完善制度出发,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性。首先,要适时废除过时的有关制度,对新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其次,要防止前后重复,让基层执行者无所适从。再次,要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时候、任何层次上都不得有特权化阶层。最后,要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各级要严格执行制度,充分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不可抗拒性。二是建立权力监控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内部控制对银行员工的约束力会随着职位的升高而减弱,表面化的集体决策制度,看上去是降低了决策的风险,实则缺乏责任控制,易使权力失控。责任牵制是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明确责任,才能使当权者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力,实现相互之间横向与纵向的有效控制。
(三)建立全面、流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全面、流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
上一篇: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理论综述
下一篇:浅探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