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几个问题的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7-08
  内部评级法不仅在授信管理、贷款定价、风险预警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也是制定信贷政策和策略、计提准备金、分配经济资本的重要基础。这不仅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还要有~大批熟谙国际金融市场、熟悉金融业务、有良好数量经济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基础的专才。
  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开发建立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尤为重要,但面临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信息环境、人才环境仍不很乐观,真正按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变革风险管理思路、管理模式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4.资本约束与资产约束
  银行监管所列出的一系列审慎监管指标中,最科学、最有效、最管用的就是资本充足率指标,既有资本约束,又有资产质量要求。第它要求科学发展,如果盲目发展,一味求速度,求规模,资产膨胀很快,资本充足率就会降低;第二,它要求提高资产质量,如果资产增加后,管理不严,质量不高,扣减项就会增加,资本充足率也会下降:第三,宕要求银行合理分配利润,不能分光吃净,分配利润的同时要增加资本,否则就不能增设机构,扩大业务,影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资本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多少年来一直被我国商业银行所忽略。近几年,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各行都充分认识到资本对风险管理的价值以及资本配置对成本收益的影响,纷纷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加大资本管理的力度,大力发展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业务,还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引入资本占用的概念。
  从资本充足率的角度考量,资本和风险资产彼此很难分割开,而资产质量问题却是许多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难题。从深圳银行业的情况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实需要重视和关注。资料显示,2006年深圳银行业不良贷款如果剔除中、建、交三行剥离因素,实际比年初增加了7多亿。今年1—5月,深圳银行不良贷款近三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双升”不良贷款增加23亿,不良率上升0.63个百分点。贷款质量的不断下降将直接带来沉重的财务包袱。当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法制环境、信用基础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与贷款五级分类的风险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目前国内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目的是充分揭示风险、系统管控风险、提高风险收益,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些问题,反而衍生了新的风险。
  5.1操作失灵、管理失效的风险。五级分类的标准过粗、贷款质量管理不严密、不科学。特别是贷款质量相对较好的银行难以操作。对商业银行正常类、关注类的贷款还需要作进一步细分,并密切关注贷款分类的变化情况。国外很多商业银行实行十二级、十六级甚至更精细的分类管理。我国现在也在关注类贷款项下增加了特别关注类贷款,实际上是按六级分类进行监管。
  5·2问题贷款揭示不充分的风险。五级分类的边界比较模糊,弹性比较大。在商业银行‘逐利”、监管机构的压力共同影响下,部分商业银行执行五级分类的标准还是偏松,有些基层机构存在不合理考核指标的诱导,使有些问题贷款得不到及时处置。2006年对部分商业银行检查的结果显示,贷款分类的偏离度大的超过50%,少的也有10%左右。
  5.3事后分类,存在贷款定价与贷款风险不对称的风险。目前,贷款五级分类仅作为一种事后的监测、分析和考核工具,贷款管理没有引入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等风险管理参数,有的银行并没有对客户进行贷前的分类管理,银行无法根据预期风险确定贷款价格,也难以根据预期风险制定专项监管措施,对潜在风险进行有;管和控制。
  5,4拨备覆盖率低、
   损失弥补不到位的风险。贷款五级分类的目的是按分类标准提足拨备,覆盖风险。国外很多银行是根据单项资产实际可预期的损失逐笔足额计提拨备,而国内银行普遍只计提了一般准备,按五级分类计提专项拨备不足覆盖率较低。一方面,现行的拨备政策不完善,理论上损失类贷款拨备达到101%,加上银行因计提的拨备不能在税前列支,不能增加附属资本,也影响银行足额计提的积极性。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银行计提拨备的历史欠帐过多;短期内无法消化,只能逐步计提以保持必要的’账面利润’。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