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7-28
三、相关对策
1.加大力度改革现有会计体系。根据新的《巴塞尔协议》标准,制定现代、规范、高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处理与会计披露标准是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商业银行的基础。参照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为了更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体系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第一,可以根据国际惯例,适当放宽对商业银行核销贷款坏账的限制,可尝试允许商业银行按照真实性原则自主决定贷款坏账核销的金额与时间。对贷款的应收利息,如在结息后90天仍未收回,则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应当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准备金制度,分别提取专项准备与一般准备,但准备金的提取可按照我国资产质量不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过度期,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在过渡期内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在兼顾质量与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先在部分资产质量较高的贷款品种以及新发放的贷款中推行新的准备金计提制度(即提取专项准备金制度),待时机成熟,再对全部风险资产计提专项准备。
2.三措并举防范利率风险。一是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对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二是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同时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三是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品。第一,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工作。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待条件具备后适时推出远期利率合约等产品。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3.从内部入手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使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2)银行与客户分离;(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
四、结论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业,其性质决定了高风险与高收益始终相伴随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存在有其必然性。有鉴于此,研究如何防范存在的风险、在风险出现时如何进行解决就应该是今后其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