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劳务派遣制人员管理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 时间:2013-08-01
  三、商业银行如何将强劳务派遣制人员的管理
  (一)加强劳务派遣制日常工作管理
  根据国家相应的法规、上级行有关精神,梳理下发本行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可从日常管理、派遣人员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等方面进行明确,减少日常工作中遇到与派遣人员相关的事宜的一事一议、一事一定情况,以使各用人单位能够依据办法规定顺畅开展工作;落实劳务派遣人员《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派遣制人员岗位工作的具体标准,是针对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拟制的具体工作规范,其明确了派遣制人员在岗工作期间的任务、任务完成时限、完成标准、应尽职责及岗位对其知识与技能要求,是对派遣制人员进行考核和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商业银行充分行使管理职权、减少风险隐患及劳动纠纷的重要依据。在岗位标准清晰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目标完成等考核情况,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建立派遣制人员使用退出机制,以保持柜面员工队伍的活力,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二)建立常态培训管理模式
  结合相关部门职责、组建培训管理机构、建立新员工常态培训管理模式。培训职责可分别由企业文化、人事、工会、保卫、监察、相关业务部室等职能部门承担,上述部室可从本部门职责角度准备教案、指定一名员工任兼职培训教师进行培训讲解,增加新员工对本行企业文化、发展背景、业务操作规程、新岗位的工作要求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办法等的了解。可以组建一只“基层培训指导师”队伍,培训指导角色由新员工工作岗位所在单位(部门)业务骨干担当,其职责主要是从思想动态、业务操作等方面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观察指导,情况要定期反馈上级管理部门,从而为全行人力资源管理、行党委人员调配决策及员工考核晋升等提供基础依据。对担当培训指导师角色的员工,可根据其培训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培训行适当奖励。
  (三)采取措施规避防范风险隐患
  分析可能引发风险隐患的各种因素,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措施,杜绝、防范各种风险隐患苗头的出现。在薪酬管理上,积极制定符合、贴近自身实际、激励有效的制度办法,在考核、效益的前提下,努力体现同工同酬管理理念;根据劳务人员年度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项指标完成情况,形成梯形结构的多层级的管理架构,所处层级不同,对应的待遇也不同,使劳务人员的努力付出与所得得到适当匹配,促使其干活有动力、努力有劲头、工作有方向,增强其归属感;对工作中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热爱商业银行事业的劳务人员,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其身份由派遣制到与商业银行直接签订合同的劳动合同制身份的转换,增加其对自身未来发展空间的展望和信心;在业务管理中,为规避风险,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拟制相应的规定办法,明晰岗位规范,强化措施监控,及时发现业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将风险控制关口从事后向事前转移;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劳务人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洞察劳务人员不稳定的思想倾向和苗头,采取措施规避、防范风险损失出现,同时也可避免日后劳动纠纷的出现。
  (四)政治上关心关怀
  要鼓励劳务派遣制人员努力向上、积极培养、保护、激发其政治热情;要鼓励吸纳他们加入工会组织,承担会员义务,按照《中国工会章程》定期缴纳个人会费;接纳并欢迎派遣制人员加入职工互助基金会,减轻其工作中的压力和忧虑,帮助解决其生活中一旦出现的特殊困难;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派遣制人员有充分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呼声;要积极鼓励派遣制人员参加各种业务竞赛及业务技能、岗位知识培训,逐步将派遣制人员溶入到企业文化氛围中来,使其逐渐融合到商业银行这个大团体中,进一步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灵活性的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降低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大量用工需求的柜面业务系统而言,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用工单位的商业银行,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过程中,必须在有效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与劳务派遣机构进行合作并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日常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发挥劳务派遣用工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此种用工形式可能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6).
  [2]曹海东.众多企业以劳务派遣方式集体规避新劳动法[J].南方周末,2007,(12).
  [3]刘焱白.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易守宽,杨琛.劳动关系学视野下的劳务派遣现象浅析——以国有银行聘用派遣制员工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4). 
  [5]马子富,肖宏.《中国劳动关系导论》简介[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5,(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