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在华专利布局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8-09
七、微软在华专利的法律状态
截至2010年微软在中国获得发明授权1028件,由于专利授权的滞后性,我们统计了2005年以前申请的专利授权情况。2005年之前申请的发明获得授权的有938件,则微软公司的专利授权率约为48.2%。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这也反映出微软对专利质量的重视,2009年微软在研发方面投入86亿美元,占到微软总营收的14.6%,连续多年夺得全球研发投入比例最高公司的称号。
此外,除了努力获得授权以外,微软每年也会有失效的专利。失效专利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各种原因而失去专利权,从而不受法律保护的专利。专利失效的原因主要有,未按期缴纳专利费用,专利保护期届满,和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的原因,尤其是对于国外大企业或者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来说,专利失效多数是这个原因。当今时代,技术进步飞快,很有可能这个专利还未获得授权但其技术已经落后,或者开发出新的技术取代之,原有的技术已经失去价值,这就导致了专利的申请没有必要,因此专利权人会选择主动放弃专利权。专利失效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专利保护的权利,因为专利失效可能是因为专利权人运用了新技术对原有的专利进行改进,这样一来,核心技术仍然被现有的专利权所保护着。微软作为全球的专利大户,聚集了大量的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大量的研发投入也使微软的技术更新速度飞快,微软的失效专利大部分是由主动放弃专利权而引起的。截止2010年为止,微软在中国有169件失效专利,其中包括154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4件外观设计。从其失效专利的申请日期也可以看出,在失效的发明专利中,专利的申请日期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占到失效专利总数的67%。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微软在中国开始大量布局专利的时候。从申请时间上来看,其失效原因不是专利保护期届满,对于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未按期缴纳专利费而造成专利失效也不太可能。唯一可能的就是微软主动放弃了专利权,及其拥有新的技术取代原有的技术方案,或者是原有的专利技术已经落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微软的技术更新速度以及其对市场的敏锐性。
除了授权专利和时效专利,微软在华申请的专利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未审结的状态,尤其在2006年以后,其法律状态基本都为为审结,如2006年为审结的专利占全年申请专利的90%。可见在未来几年中,随着微软在华专利的授权,微软对中国市场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并且2009年之后微软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很少,这也意味着微软在华专利布局的完成。
结论:
微软从开始进驻中国到现在已经近20年,建立起其在电子软件产业中牢固的垄断地位,基本完成了从一个美国本土企业到适应中国环境的转型。微软开始利用知识产权制定垄断高价,后又以纵容盗版的市场策略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把其他竞争对手都挡在门外。后又经低价倾销的策略继续对市场中其他竞争者施压。可以说专利是微软在中国战略布局的一个要素,在中国盗版猖獗的环境下,微软已经把保护手段扩展到了专利。从其在中国专利申请量的变化可知,微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这种布局的效应将在未来的几年中得到显现。
微软在中国将一个个竞争对手拦在门外,国内企业面临昂贵的技术许可费用苦不堪言。微软在中国发展并没有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没有一件是属于中国子公司或者其合资公司的,微软牢牢的控制着专利权,利用中国廉价的人力资源,为其开发核心技术的外围专利,加大对整个产品甚至是市场的控制。这样不会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高高的进入门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中国企业的信心和投资热情。
微软在中国同政府的合作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微软夺取了政府的资助和大力的支持。这也是微软不断申请专利的一个原因。
对我国企业的几点建议:
第一,我国企业对比国外大型企业研发投入不够,一味的从别人获得许可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自主创新才能真正的与国外的大型企业抗衡,打破其垄断地位,当然这必须有政府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第二,我国企业在同行业与竞争时要学会对专利的运用,借鉴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利布局战略。同时在生产产品或者申请专利时一定要对现有专利进行全面检索,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侵权。第三,我国企业拥有本土的优点,熟悉用户需求,了解中国市场,因此一定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参与竞争。
参考文献
[1] 宋河发.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5,(11)
[2] 巫晓倩. 三星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状况分析.电子知识产权[J],2005(11)
[3] 陈志宏.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世界经济研究[J],2007(7)
[4] 毛昊,孙莹,刘洋.韩资企业专利行为与其跨国母体专利战略问题研究---以韩国LG在华所属乐金公司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4)
[5] 周游.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申请对我国技术外溢效应研究.湖南大学,国际贸易(2009)
[6] 梁正,朱雪祎.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运用及启示,中国软科学[J] .2007,(1)
[7] 任声策,宣国良.国外企业的专利行为研究.情报科学[J],2006(9)
[8] 戚欢.专利优先权的作用及其与差新工作的关系.现代情报[J],2008(7)
[9] Sun Y.Determinants of Foreign Patents in China[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2003,(25)
[10] Maskus K.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Global Economy[M].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
下一篇:公司估值的模块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