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精伦“转型”困境及启示
摘 要:转型是指公司运用资源优势,调整产业战略定位,获得新的增长点或是摆脱经营困境的重大战略行为。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上市之初便开始尝试转型,然而转型之后业绩每况愈下,2008、2009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最终被ST。从其财务报表入手,分析其陷入困境的原因,重点阐述其在股权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公司转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股权设置;转型战略;*ST精伦
1 案例背景
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该公司”)前身为武汉精伦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14日,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立时注册资本为300万元。1998年5月28日经公司股东会决议,以未分配利润4,700万元转增资本,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2000年3月29日,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总股本为9,202.23万元。2006年5月23日,公司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A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得4.3股股份,公司全体非流通股股东累计向流通股股东执行26,660,000股股份的对价总额。公司创始人股东张、曹、罗、蔡、刘持股数及持股比例如下。
2007年6月11日,公司召开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名称变更为“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24,604.46万元。
精伦电子上市之前盈利可观,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2.95亿,增幅超过50%,净利润达到8351.3万。上市当年主营业务收入3.63亿,净利润为8249.7万,下降1.23%。上市后,成为我国第一家按市值配售方式向二级市场股票持有者全额配售的上市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全部以自然人作为发起人的上市公司。然而,随着公话行业的日渐萎靡,精伦电子不得不尝试转型。2010年4月19日,该公司因2008年、2009年连续净利润为负数,4月20日起股票并更为“*ST精伦”。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精伦电子,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 2 精伦电子转型过程
2002年5月精伦电子发行股票上市,据其招股说明书,2001年公司净利润8351.3万元全部来自公用通信终端及管理系统,上市时募集资金约4.77亿元,主要用于公用通信设备终端项目和公用多媒体终端项目。招股说明书中还称,将出资5000万元与海外资深科学家、工程师徐性怡博士等5位自然人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合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即2002年底成立的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子公司成立之前精伦电子曾预计其2003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净利润634万元;2004年销售收入1.64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此为精伦电子上市以来的第一笔投资。
2002年底,精伦电子又投资1000万元与虞仁荣等3位自然人在深圳共同设立深圳精鉴商用机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商用电子设备及其相关电子元件的研发、销售和技术咨询。2004年4月,出资660万元与蔡远宏(创始人股东之一)等41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武汉精伦软件有限公司。2005年10月22日,精伦电子宣布进军税控收款机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产业化项目,并预计税控收款机在2006年实现2.88亿元销售收入和3055万元的净利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实现9400万元的销售收入和1421万元的净利润。2006年年底,公司开始谋划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选择车载导航系统GPS,并将其作为公司转型的重要一步。2007年,公司转向控制类产品和民用消费品。2009年,精伦电子又尝试向方案设计、IT服务方面转型。这些投资项目如何,见下表:
综合来看,六、七年来,虽然公司投资的项目走马灯式的变化,不变的却是不断的亏损和业绩的逐年下滑。2003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63亿,比预计的减少三分之一,2004年减至2.57亿,及至2008年末,其通信产品销售收入已只有数千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一降再降,净利润自然也是一减在减,上市以来净利润的变化如表3所示:
3 *ST精伦转型困境的原因分析
从1994年12月筹资300万元注册到拥有总资产8.7亿元,精伦电子用短短8年时间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精伦神话”,其成功归结于高技术门槛和对人才的追求。然而,当这个细分行业夕阳西下之时,怀揣4.77亿募集资金的精伦电子为何数次投资失手?究其原因,可从内、外两个因素来分析。
3.1 外部因素——公用终端产品的没落
2002年上市之际,精伦电子在其招股说明书及对媒体的解释中认为,公用通信行业的前景广阔。事实上,2000年以前公用通信终端行业的确吸引了众多资本的投入,之后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毛利率降低,移动通信飞速发展,固定电话行业危机已然突现,从2001年开始已不断有资金从这个行业撤离。精伦电子似乎未能很好的预测行业前景,携巨额募集资金逆势而上。
电话计费器是一种用于有人值守的公用电话装置,是最早在全国得到普及使用的公用电话设备,它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业务发展方便。IC卡则是一种带集成电路芯片的电话卡,话费余额存在芯片上,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漫游。从1996年到2002年,全国IC卡公用电话的装机量超过了130万部,发行电话IC卡超过5亿张,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精伦电子以电话计费器和IC卡上市取得很大的成功,产品平均毛利率在50%以上。然而,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很快终结了精伦电子的高额收益。2001年我国移动交换机容量新增1.07亿户(含CDMA),较前年增长78.1%,移动用户新增5955.2万户,年增长率高达69.8%,总数达到14522.2万户。随后公用电话用户与移动电话用户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表4),国内通信行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利润亦不断被压缩。
通信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热点转换速度奇快,行业淘汰率非常高。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测和想象,它体现了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对更自由、更便捷、更新颖的通讯方式的向往,现有的公用通讯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不改变当前公用通讯的经营模式,推行可媲美移动通讯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它仍然无法改变日渐萎靡的局面,甚至于被市场所淘汰。
3.2 内部因素
(1)多次转型未果,盲目投资,募股资金挥霍一空。
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精伦电子设立的全资子公司,2002年10月28日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成立,经批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致力于开发电动缝纫机的电子控制系统,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但是其市场表现糟糕,究其主要原因,整个缝纫机行业的不景气占很大因素。缝纫机是一种耐久的资产,市场对其质量没有很高的要求。鲍麦克斯开发的工业缝纫机伺服控制器系列是高端工业缝纫机的核心部件,是服装行业的上游产品,但市场需要的大部分为技术门槛低、成本低、利润低的产品,鲍麦克斯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其业绩一直不尽人意。深圳精鉴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注册于2002年11月4日,主要从事商用电子设备及其相关电子元件的研发、销售和技术咨询。该公司累计亏损额度达1764万元,主要是由于其属于IT类,虽然与母公司的通讯业有互补优势,但毕竟是民营企业下的子公司,资金、技术、人员与管理上均有许多缺陷,况且IT业的研发投入很大,对核心技术要求很高,深圳精鉴无法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自然无法与那些IT巨头抗衡。武汉精伦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公话行业的研究与探索,并负责销售母公司的相关产品,如前所述,公话行业日渐没落,传统的通信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大幅度萎缩,移动通讯蓬勃发展最终导致了精伦软件业绩一般、无人关注的命运。精伦电子主要子公司盈亏状况如下:
总的说来,精伦电子虽自上市以来便开始尝试转型,然而由于主营业务市场需求持续萎靡,新业务领域市场启动比较缓慢,转型过程中对产品转型的艰巨性和困难性认识不足,对转型的产品储备、销售队伍建设和市场拓展规划准备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的战略,投资之前没有做可行性分析,也没有认真分析各个行业的特征以及与主业的关联度,找不到适合公司发展的方向,所投项目更多是带着一种投机的心态,成功便好,不成功就以公司在转型期需不断实践为由推脱,这样盲目的投资是经不起市场检验的。当一个项目前景不明朗、风险较大时,与其铤而走险、急于出手,不如等前景较为清晰时再做定夺。同时,市场经济下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技术与产品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精伦电子脱离市场需求的转型注定不会走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