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6-05
(五)医疗保险服务缺乏灵活性及社会化管理
医疗保险服务缺乏灵活性及社会化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医疗服务的各大医疗卫生部门及参保人员造成很大的不便并增加了各方的工作量。具体来说,由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网络化建设滞后,参保人员在门诊看病需要先垫付费用,然后再由参保单位经办人统一收集就医发票,拿到医疗经办机构报销。如果参保人员在甲地申办地医疗保险,如果离开了甲地,还必须到甲地规定的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去享受医疗服务,否则在甲地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的服务,其医药费并不给予报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在现今人员大量流动的形势下,并不能符合参保人员的需要,所以在这一方面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三、针对以上出现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中国的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其保障功能
根据《2003 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3 年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 902 万,其中参保职工7 975 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 927 万人,分别占当年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31.1 %和退休总人数的60.3 % 。虽然随着近几年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扩大了参保人员规模,但是跟中国的人口总数相比,医疗保险的范围还是比较窄,还必须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可以在那些自由职业者、资助创业者、私企打工者以及农民等参保水平比较低的群体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他们自己主动的办理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强制措施,在上述群体或其他群体中强制国民办理,等到他们确实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益处时,自然就会接受,但是这样做必须以切实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为前提。这样中国才可以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二)健全完善合理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
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是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所以,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手段,健全完善合理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一是采取强制性措施,使应参保单位既要尽快参保,更要及时足额缴费;二是把扩大征缴面工作重点放在私营企业上,引领各类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保缴费;三是加大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组织医保机构定期深入基层宣讲医保政策、缴费比例、办法,吸引其积极参保,缴费受益;四是针对一些国有困难或者破产企业,采取对国有资产减持、拍卖、出租以及破产企业清算的形式或将其收入充实到医疗保险基金中,弥补退休职工统筹、救济困难职工和照顾困难企业所形成的医保基金缺口;五是可效仿国外发行医疗保险短期债券弥补医疗保险基金的不足,并且可通过政府贴息等补贴措施,达到增加社会医疗支出,拉动内需的作用。
(三)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医疗机构改革是通过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普及和发展的基础;旧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是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只有进行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才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使医疗保险基金达到收支平衡。开采区的具体措施:一是医院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切断医疗行为与药品营销之间的经济联系,促使医生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二是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加强药品定价制度的监管、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品价格;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使社保机构成为患者这个弱势群体的代言人,约束医生的不合理行为,对医疗服务的品质和价格进行监控。
(四)中国的医疗机构中设置等级模式
中国应该在医疗机构中设置等级模式,实行初级门诊,二级门诊和三级门诊,也可以设置初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初级门诊或医院是接受并治疗常见小病小痛的机构,在这个部门中无须烦琐的手续和检查就可以及时快速的得到医治,而且收费较低,符合一般大众的消费水平,如果经初级门诊或医院检查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可以转到二级门诊或医院,在这里可以接受较为专业的治疗,而且治疗费用也会相对的高些。而三级门诊或医院主要医治的是疑难杂症以及必须要求很精密的仪器和技术高超的专家才能治疗的疾病。
上一篇:建立中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