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与可持续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晓萍 赵方园 时间:2013-06-17

  2 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研究。

  2.1 江苏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趋势 由表 1 数据分析可得,江苏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在 2001—2009 年间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 2001 年 473.94 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1118.1 万人,增加了 644.16 万人,可以说,参保人数在不断增长中构成了江苏省工伤保险发展的大背景,并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

  2.2 基金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通过表 1 数据计算可知,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280,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平均发展速度 1.298。由此可知,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28%,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29.8%,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较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一些。

  2.3 基金结余率变化 社会保障基金结余率指标在财务上反映了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它是指在计算期内工伤保险基金当期结余额占同期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总额的比率。2001—2009 年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结余率从 2001 年的 32.11%下降到 2009 年的24.27%。其中,最高为 2007 年的 41.83%,最低为 2003 年的 15.66%。说明与结余总额相比,收入总额增长速度更快。目前大多数学者将该项指标评估标准值确定为 25%,因此,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结余率在有些年份还不够高。

  2.4 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的保障度 工伤保险基金的保障度表明按当前的支付水平,现有的工伤保险基金结存额能否保证支付多长时间(年)[6]。根据表 1 计算可得,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的保障度持续下降,从 2001 年的 4.11 年,到 2009 年的 2.56 年。最高的是 2002年的 4.21 年,最低的是 2009 年的 2.56 年。可见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的保障度也是足够高的。

  3 小结。

  3.1 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高 在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建立之初,很多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但当时仍由企业承担工伤职工待遇,因此,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较少。在最近几年,由于企业的工资总额增长迅速,缴费基数也在增长,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有较大的增跃。同时,在较长时期内,管理部门在工作方针上普遍持谨慎保守态度,甚至有意规避工伤高发行业,在工作中对保费征收重视,而对有效地支付补偿则有所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工伤保险基金初期的积累不断增大,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工伤保险管理部门对工伤保险基本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3.2 工伤保险基金在目前完全可以保障支付,但未来面临的中长期支付压力渐趋增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江苏省在 2001—2009年间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实际上比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一些,基金的结余率也呈现总体上的下降态势,再加上以农民工为代表的职业伤害高危人群也开始进入工伤保险,预期会带来较大的支出负担,考虑到工伤保险基金目前有一定的结余,在近期不太可能会出现支付困难,但在安全生产不发生大的改观的情况下,在中长期支付能力上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3.3 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制度历史比较短,制度本身还缺乏稳定性,虽然从整体来说,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一些大的决策和支付政策基本符合我国工伤保险实情的。但是,由于管理风格偏于保守,同时它也存在积累较高、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和完备等问题,所以,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还有待我们完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将探索性、创新性融入今后的具体工作之中,在完善制度的同时,使工伤保险基金制度的发展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3.4 工伤保险基金调控需强化 工伤保险基金是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来确定征缴比例的,即以上一个缴费周期保险费的支出为标准,确定下一个缴费周期保险费的征缴数额。由于工伤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为了保障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江苏省工伤保险管理部门应加强基金的调控工作。一方面,工伤保险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基金的收缴和支付工作,避免基金的流失;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建立储备金,以应付发生重大工伤事故而基金无力支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2001-2009 年江苏省统计年鉴[M].江苏:江苏统计出版社,2001-2009.

  [2]曹信邦。政府社会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保障制度,2006(1)。

  [3]周慧文。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可持续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2)。

  [4]王晨。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与监管若干问题浅议[J].东南亚纵横,2008(12)。

  [5]田小宝。工伤保险条例与工伤保险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29)。

  [6]丁大建,赵锡铭。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