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背景下投资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79—2009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宇玮 时间:2013-03-10

  对浙江省而言,产出、消费、物价水平都对投资需求具有显著的影响,且都呈正相关关系。产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投资就增加0.41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每增加1%,投资就增加0.607 9%;物价水平每增加1%,投资就增加0.570 5%;但利率水平对投资需求的影响同样不显著。
  众所周知,浙江是全国的小商品生产企业聚集地,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消费品。当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数量、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增加对生产消费品的新投资,从而拉动了浙江投资的发展。而且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且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省内地区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浙江投资与消费之所以呈正相关的原因。而浙江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浪潮使得其市场化程度较高,以温商为代表的浙江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较浓,再加上地方政府政策比较宽松,私人民间投资受政策约束较小,从而导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主导了浙江投资需求增长。这意味着浙江省投资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受市场机制的影响。从产品结构来看,浙江企业主要生产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最终消费品,其所需要的资本品大都从外地购入,所以物价上涨较多地体现为投资收益的增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限,从而会刺激投资需求。另外,消费对投资需求的正向拉动作用也使得投资必然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增加②。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投资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消费与投资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与努力方向。本文基于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的现实背景,从国内市场角度构建了一个宏观投资模型,运用1979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中国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产出对投资需求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消费、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进而对以浙江省为例的地区层面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出、消费、物价水平都与投资需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率水平则同样未对投资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全国与浙江省投资需求影响因素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差距、市场化水平与投资结构等因素可能会对投资需求的形成产生潜在间接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我国投资需求的健康发展、进而有效扩大内需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实施积极宽松的财政政策,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收入差距,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消费与投资的协调增长。与全国相比,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地区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会促进投资增长,这恰恰表明推动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增长对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意义。(3)合理调控物价水平,维持投资需求平稳增长。在宽松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物价水平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但同样会降低居民的实际收入,进而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政府应当对物价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控,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使得消费与投资实现有效、平稳增长。(4)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注释:
  ①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增加支出或削减税收所导致的结构性赤字的上升,可能提高利率,减少或挤出国内私人投资的现象。其作用机制可表示为:G↑→Y↑→L1↑→L2↓→r↑→I↓→Y↓。当利率无法对投资形成有效作用时,挤出效应必然也不显。
  ②陆铭等(2005)的研究发现,CPI具有推动投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凤.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南开经济研究,2001,(1):54-58.
  2. 杨天宇.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刘东皇,沈坤荣.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分析.经济科学,2010,(4):5-14.
  4. 王军.中国投资函数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1,(3):19-24.
  5. 宋海岩,刘淄楠,蒋萍.改革时期中国总投资决定因素的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3,(1):44-56.
  6. 刘佩玲,苏勇.中国私人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742-748.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