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IPO抑价发行的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3-14

    据统计,2007年国内A股共发行了120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29.9倍;2008年共发行了76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6.84倍。2009年,前6个月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39.05倍。虽然看起来09年在发行新政的影响下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高出了平均水平,但在市场高估值的前提下,投资者依然热衷“打新”,其动力无疑是新股既往的低风险和高收益特征。只要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投机与炒作的气氛中,高发行抑价率的现象就不可能根本消除,中国股市很难步入价值投资的正确轨道。
    3 我国IPO抑价发行的对策建议
    3.1 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 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缺失,投资者不能通过套期保值等技术操作获利,从而造成股票只能上涨不能下跌的刚性走势,形成股市泡沫,也同时造成了新股高抑价。所以,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推行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新政策,是最终解决新股抑价的根本。
    3.2 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新股高抑价原因有二:一是发行价格可能严重低估公司价值;二是由于过度炒作或市场操纵因素。所以首先需要市场化、多元化的新股发行机制。现阶段中国应该采取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结合中国股票市场自身特点的多样化的新股定价、发行方式,保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从发行方式来看:对部分小盘股的发行可以沿用上网定价发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和上网公开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对部分大盘股的发行应尽可能采用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考虑采用上网竞价发行方式。从定价方式来看:目前不宜实施完全开放化的市场定价制度,应该在初期阶段选择有限制的累计投标方式,在普通投资者对市场化发行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允许证券市场基本对外开放、人民币能够在资本项目下自由流动,国际投资者比重较大时,考虑采取中国香港市场上目前使用的混合招股模式。推动IPO高抑价率水平向理性回归。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机构询价机制,研究表明,在实施询价制后,新股IPO定价更加贴近市场价格。从IPO的定价效率而言,在询价制条件下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明显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也得到明显增强,新股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优化,市场因素、行业特性、经营风险等信息也能够迅速融入定价体系,使新股价格趋于合理。
    3.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从信息经济学观点来看,证券市场的信息非均衡是IPO抑价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那么市场透明度就会差,不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也就会越明显,IPO的抑价率也就越高。从新股发行者角度而言,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应该加强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强化新股发行的推介工作,减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均衡程度,从而提高新股IPO定价过程中的公司相关信息的渗透能力,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新股发行定价效率。
    3.4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供需失衡 在我国,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形成了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应该发展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使金融产品推陈出新,投资者有良好的投资渠道,促使股价理性回归,从而缓解资本市场的供需失衡。
    3.5 倡导理性投资,合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投机资金的推动是造成IPO抑价率高企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渐渐看到了成效,之前困扰证券市场的诸多制度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新股发行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正在凸现。因此,应当倡导理性投资,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并且投资者应对一级市场投资持有适度的期望回报率,回避过度投机的市场风险。
    4 结语
    完善和规范股市的运作,是市场参与者及国家证券管理层的共同目标。针对我国IPO抑价发行的问题,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建立适合我国现状的股票发行市场,才能真正保护和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及信心,将股市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