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辩证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11-13
国有股减持有利于建立使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内外部一揽子制度条件。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给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尽管由于其他因素的限制,这种压力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则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且由于占总股本极大比例的国有股还不能上市交易,因此尚不足以形成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较强的有效约束。由此也可说明,我国目前急需通过国有股减持等方式实现国有股的流通,以发挥股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优胜劣汰,股票市场也不例外。如果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话,市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即使不实施破产,也得寻求某种方式让一些公司退出现有市场,即形成必要的退出机制,而要形成股票市场优胜劣汰的进人与退出机制,除了要通过国有股减持等方式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外,还需要加快培育股票市场。
如果我国的投资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能够按规范方式建立和运营,则大量的居民银行存款更可以通过它们而较安全地投资于股票市场,而经理人员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等,在通过国有股减持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后,也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与日本、德国等网络导向型体制国家目前正在扩大市场机制在其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这一世界性潮流是相一致的,可见“一揽子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手段”在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尽管其各自作用的力度会有差别。
国有股减持有利于培养机构投资者,形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力量。关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般认为有一个从弱到强,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过程。
在我国,目前国有股减持正是培养机构投资者极好的机会。因为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曾明确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国有资产变现,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开拓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首先,社会保障基金应成为我国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国有股减持将使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基金为了实现保值增值,不久将进入到证券市场。而国有股减持将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吸引社会保障基金到证券市场登台唱戏。社保基金人市极大地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改变目前投机性过强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因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它与其他资金最大的不同是它非常注重资金安全性。社保基金人市使其成为有力的“接棒人”,从而缓解国有股大量变现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国有股变现并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之后,需要加快社保基金进人证券市场的步伐,以使国有股减持与社保基金人市形成良性循环。现今国有股减持正是促使社保基金加快发展的一个良机。
其次,主银行也应成为我国国有股减持主力军。银行成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银行具备信息的优势,银行通过审查企业的财务账目,获取各种企业的内部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二是银行具有人力资源的优势,银行汇集一大批财务、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三是监督的动力,特别是当银行成为股东时,这种动力就越强。正因为如此,在德日模式中银行成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主银行制在我国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有更深远的意义。一是我国的银行关系已密不可分,银行对企业比较熟悉治理比较容易;二是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预算约束,导致企业的负债过高,这对企业和银行都不利,债转股是一个较好的面对历史和面向未来的解决方式;三是国有股减持可能会面临着资金供求不足的矛盾,而银行参与国有股减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方面的矛盾,况且,我国银行目前还存在投资困难的问题;四是我国已经做了主办银行的长期试点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要让主银行真正作为国有股减持主力军,还必须进行相关法律的修订,修改我国的(银行法》关于银行分业经营规定,允许银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尤其银行经营股票是国际上流行的做法。
最后,减持国有股还要考虑增加经理层持股,以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要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员市场。这样,在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条件下,选择谁来运营资本、经营资产,就由多元出资人根据经理人员市场上对经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来确定,而不再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条件下那样主要由政府来任命。这样做的结果也反过来会有助于经理人员的进一步职业化,以形成经理阶层,从而有助于出资人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的企业家运营自己的资本,以增加社会产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公司里,对经理人员的报酬的激励也是多种多样的。除薪金之外,还有股权,股票期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