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银行管理与金融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晖 时间:2013-11-13
  2.2 从推动金融创新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管理的三大维度 
  2.2.1 人力资源管理是金融创新的根本。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也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因为金融创新活动需要人的智慧和劳动,没有善于规划、决策的组织人,没有善于调查研究的设计人,没有准确、高效的执行人,金融创新活动就没有落实的主体。 
  2.2.2 制度管理是金融创新的机制保障。制度是人员组织的行为规范,人事制度解决分工合作和人员发展的问题,财务制度解决业务结构、利益分配的问题,风险管控制度解决业务安全的问题,业务制度解决操作流程的问题。由此可见,完善的制度是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了运行保障。 
  2.2.3 财务管理是金融创新的价值推力。财务管理通过综合运用价值杠杆和价格工具,鼓励和推动高效率、高收益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实现内部资源助推金融创新的优化配置。 
  2.3 未来的金融创新需要银行管理实现“四化” 欧美金融危机的演变蔓延,是欧美金融过度创新结出的恶果。与欧美不同,我国的金融创新才刚刚起步,相关监管严密,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远远不足。从全球信息化、管理模块化、知识资本化、社会和谐化的现实看,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导向支持,更需要商业银行通过管理的价值化、合规化、流程化、人文化来全面提升,真正积淀出稳定的内生创新能力。 
  2.3.1 管理价值化 银行作为企业,在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不断加大的内部经营压力下,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就显得更为突出,这个要求决定银行需要建立以价值评估为基础,形成注重业绩和价值创造的决策和行动。具体地说,就是要引入资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转移定价(FTP)、管理会计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银行管理理念的转变,激发团队和个人的创新意愿,让他们享受成功创新带来的回报,从而加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2.3.2 管理合规化 银行虽然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但不要有风险的利润。金融创新的风险首先来自银行的人员、操作程序、操作系统、工作汇报等方面。所以,在银行管理中,必须要将法律、法规、行业准则、操作规程等约束规范植入、融合到银行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2.3.3 管理流程化 创新活动是团队协作的过程,是多部门工作协调、共同改进的结果。实施流程化管理,建立一套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多部门协调的高执行力为保证,以完善的业绩考核为工具的经营管理模式,更能够彻底改变传统扁平职能化管理灵活性差,效率低,不支持变革的局限性,为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平台。 
  2.3.4 管理信息化 创新是新的需求被满足的过程,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更有效解决这个过程中,需求被发现、被传递的效率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多角度、全方位、更及时地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转述成创新的需求,以此推动金融产品、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的转变,是保证金融创新高效率的重要实现途径。 
  3 对金融创新的建议 
  3.1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金融创新是银行增强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以,银行工作人员要与客户紧密联系,有效沟通,做到及时、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在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开展既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又要规避好各种风险的金融创新。 
  3.2 坚持高起点的原创型创新 金融创新的目的是打造银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应该立足发挥银行的管理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多针对银行业务和服务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创型创新。这样的创新起点高,被复制和模仿的难度大,更能体现银行自身的竞争优势。 
  3.3 坚持金融创新在业务间的平衡 差异化优势是银行作为企业谋求的核心竞争力,但银行还有公共服务的特殊属性。金融创新不仅要考虑近期的市场占有率,更要着眼未来的综合实力提高。所以,银行在进行存款产品和业务手段的金融创新的同时,还要全面开展汇兑、结算、代理、租赁、咨询等多领域的创新,努力保持金融创新在业务间的平衡,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罗新远.企业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吴远军.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M].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02. 
  [3]苏国新.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张勤.积极推动业务创新,提高银行竞争力[J].金融观察,2006(5). 
  [5]王松奇.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转型[J].银行家,2010(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