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设立农产品期货交割库可行性研究
[摘 要] 黑龙江省既是产粮大省,又是国家战略粮仓,在黑龙江省设立农产品期货交割库,势必会引发本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热情,可以引导粮食企业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机制,扩大期货交割规模,活跃现有期货市场;可以引导农民科学备耕生产、均衡卖粮并促进均衡运输,延缓价格波动,稳定产业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这对于黑龙江省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搞活粮食流通,以及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打开新思路。
[关键词] 黑龙江省;粮食期货;农产品期货交割库;可行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南粮北调”正在被“北粮南运”所取代。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均在225亿公斤以上,占全国省际间商品粮净调出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战略粮仓”。
黑龙江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量高,品种齐全。黑龙江省现有耕地1.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去年粮食产量793亿斤,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产量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规划未来5年全省粮食生产将达到1千亿斤。届时产能剧增,如何解决好大量粮食的销路,达到产销平衡,也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
黑龙江省粮食局副局长金辉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黑龙江粮食生产经营的一大特点是一季生产、一季收获,农民为尽快获得现金,收获后往往短期内急于把粮食卖出,经常导致阶段性卖难、买难和运输困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缓解这一矛盾,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与大连粮食交易所进行合作,而最佳合作方式就是大商所在黑龙江省设立粮食期货交割库。这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粮食大省来说是非常必要地,可以引导粮食企业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机制,引导农民科学备耕生产、均衡卖粮并促进均衡运输,延缓价格波动,稳定产业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这对于黑龙江省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搞活粮食流通,以及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打开新思路。
二、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国家和省委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视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发挥期货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期货市场”以来,在后来的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到这方面的问题:“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农产品期货品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8年3月,黑龙江省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准备到2015年其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商品粮达到800亿斤,销往省外的原粮和成品粮630公斤。在粮食增产的同时粮食销售的问题就会进一步凸现。对此,不能单方面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必须利用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用粮食期货市场对黑龙江省供求进行调节。
2009年在黑龙江省政协十次二届会议上,哈尔滨商业大学赵德海教授“在黑龙江省设立粮食期货交割库的建议”的提案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这一提案对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会后,省政府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其中有些具体内容已得到落实,部分内容在国家有关部门待批。
2010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正式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十)条,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充分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推动期货业经营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创新,逐步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在黑龙江省设立粮食期货交割库,符合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政策,也是黑龙江省解决全省粮食问题的迫切需要。
(二)黑龙江省作为产粮大省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基础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2009年粮食总产量4353.0万吨,比上年增长3.0%;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情况:水稻产量1574.5万吨,玉米1920.2万吨,小麦116.3万吨,大豆591.9万吨。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尤其是大豆和水稻,商品量占全国1/3以上。
现以大豆为例具体说明黑龙江省粮食的优势情况。2006年全国种植大豆农民有430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8%;其中东北四省区1276万人,占全国的30%,占该区农业人口的18%。黑龙江豆农有660万,占农业人口的33%。大豆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在大豆主产区占40%甚至50%以上。2006年黑龙江全省480亿元财政收入中,大约60%来自农业,而农业中的75%来自于大豆。大豆是东北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发展大豆产业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黑龙江省已具备设立期货交割库的基本条件
2007年底,全省共有粮食仓储企业715户,国有627户中地方600户,华粮黑龙江分公司17户,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10户。有效仓容389亿斤,烘干设备724台,年烘干能力407亿斤。
铁路专用线有效长度130千米,专用散粮车皮5000多辆。经铁路外运出省粮食数量逐年上升,2007年为444亿斤,占商品粮外销量的86%,2008年预计上升为533亿斤。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粮食物流基础,并且粮食物流运输能力也在逐年提升。
根据《黑龙江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内容,到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有效仓容能力由389亿斤增加到512亿斤,粮食干燥能力由407亿斤增加到887亿斤;年均粮食铁路发运能力达到604亿斤以上。
黑龙江省主要粮食品种向全国运输的通道情况如下图所示,可见实现情况是大部分粮食通过黑龙江省直接运往全国各地。而目前黑龙江省粮食要参加期货交割,就必须全部运往大连,再向全国转运。此种周转交割方式增加物流环节,费时费力,且不利于黑龙江省企业节省运费。
(四)黑龙江省有迫切加强期货市场参与度的需求
1.黑龙江省参与期货市场的涉农企业节省运费成本的需求。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近几年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黑龙江农垦局下属的120多个农场中,40多个农场参与了大连大豆期货交易。我省如此多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都需将粮食运往大连附近进行交割,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费成本,不利于黑龙江省企业在期货市场中增加竞争力。
2.提高黑龙江省粮食市场占有度,增强粮食价格定价权,打响黑龙江省粮食知名度的需求。黑龙江省粮食在期货交易中,都须运往大连交割,间接造成了黑龙江省粮食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占有率不高,在粮食价格形成过程中缺乏话语权的情况。例如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交易量全世界排名第二,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仅次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且在大商所交易的大豆有70%来自黑龙江,但黑龙江省的大豆价格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却远远不及大商所。是缺乏粮食期货交割库,间接导致了我省粮食在国内外占有率不高,缺乏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在粮食价格形成过程中缺乏话语权与知名度。
3.提升黑龙江省粮食品质竞争力的需求。期货市场实行优质优价原则,黑龙江省粮食参与期货市场,将有利于引导黑龙江省粮食质量的提升。以前,黑龙江农垦大豆品质一直不高。参与期货市场后,由于期货大豆质量标准比较高,为适应期货市场的要求,农场在品种引进、播种、耕作、收获、晾场处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黑龙江省本就是粮食大省,但由于部分粮食品质不高,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种植效益的实现,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高本省粮食品质,争做粮食强省。
4.规避农业产业经营风险的需求。我国部分农副产品,尤其是一些杂粮等小农产品经历了大涨—回落-再到目前大幅上涨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对于农产品产业链最初端的农民一方,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这也就造成了市场看到的尽管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整体走高,但很多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增反减,产量受到直接的威胁,信息的流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中间商的炒作,并形成了今年我国小麦收购初期,乃至后期秋粮作物上市,农民普遍惜售心理,价格一路走高。从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后市价格一旦走低,引发的产业链风险问题。因此,有效的利用期货市场,有利于引导农民规避农业产业经营风险,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避免价格大起大落,最终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农产品相关产业链各方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