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经验教训的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丁俊芳,赵向如 时间:2013-03-17
    【摘要】:货币政策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的重要工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 WTO以后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所以我国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货币政策对本国的影响,也要考虑国际社会的反应。我国现在人民币升值面临压力,与日本出现的情形类似,日本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给我们留下很多经验教训。
  【关键词】:货币政策 “广场协议” 汇率制度
  
  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当局运用货币政策有效地维持了固定汇率平价和国际收支平衡,1971年日本开始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但是,从“尼克松冲击”开始,日元汇率就频繁波动,这造成了70年代日本恶性通货膨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使得日元迅速升值,虚拟资产发生泡沫,日本出现“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崩溃以后,长达10年日本经济都处于萧条状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来,日元汇率频繁波动,宏观经济政策频频失误,日本经济萧条萎缩。我国现在人民币升值面临压力,与日本出现的情形类似,日本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给我们留下经验教训:
  
  一、要采取得当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日本在“尼克松冲击”之后两年内,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35%,“广场协议”之后两年内,日元对美元利率升值率更是高达70%。但是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日本政府采取了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尼克松冲击”为例,当时根据国际协调需要,日元汇率调整已经不可避免,但日本不但不积极主动进行经济政策国际协调,而且政府还坚持汇率水平不变,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造成了1973-1974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广场协议”期间,日本政府为了消除日元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选择了极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造成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巨大的资产泡沫,从而直接导致之后近15年经济萧条。
  
  二、货币的升值要与经济发展的步伐相适应
  
  一国货币的升值、贬值要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不应让一国货币在短时期内急剧升值或急剧贬值,这对该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该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良性的、与国际协调要求相一致的货币升值或贬值不应是短期内的频繁、急剧波动,应该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综合考虑到国家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之后再做出决定,不可以从经济以外的因素出发让本国货币升值或贬值。日本在“尼克松冲击”和“广场协议”期间乃至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元升值或贬值的幅度都很大,而且在日元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又采取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最终导致经济的停滞。因此,一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慎重考虑货币升值、贬值问题。
  
  三、注意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和选择的时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