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模型主要成果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彭韵 时间:2013-03-17
   此后大量研究都集中于使用GARCH模型框架估计时变的套期保值组合。
  GARCH模型族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中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OHR)的重要工具之一。
 自从Engle(1982)[16]提出ARCH模型,Bollerslev(1986)[17]将其推广为GARCH模型开始,对GARCH模型的改进就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前期在套期保值领域中GARCH模型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拟合金融时间序列的特征,如非对称性和协整关系等问题上;20世纪末到现在,主要集中在如何估计更准确的、时变、非对称、非线性的协方差等问题上。
  二、国内主要成就
  对于我国近几年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研究,中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成立,并在2006年10月30日开始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2010年4月16日我国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
  随着我国股指期货的设立,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研究方法也在逐步创新,逐步完善。在借鉴国外大量的研究工作中,我国的金融科研人员尝试用各种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进行经验实证分析。从OLS、B-VAR及VECM等静态模型到GARCH模型和MRS动态模型,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不仅有专门针对模型的应用,还有将各种模型的研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基于仿真交易数据的研究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利用仿真交易,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联合对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了研究[18]。该研究中运用了OLS、VAR、ECM、diagonal-BEKK、full-BEKK、scalar-BEKK等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套期保值比率进行研究,比较了静态套期模型和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的效果,并研究不同参数化形式对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动态套期保值在样本内要优于静态套期保值模型,但样本外效果却不是很好。另外,动态模型的不同的参数化形式对结果的影响也比较大。
  此后,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利用中金所推出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数据进行了有关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胡向科[19]在研究不同估值模型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绩效时,针对OLS、双变量自回归模型(B-VAR)、误差修正模型(ECM)以及ECM-GARCH模型4种方法利用Eviews6.0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CM-GARCH模型不合适,前3个模型中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最好。选取的股指期货数据是来自于中金所推出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数据,选择的样本时间段从2008年10月16日到2009年10月16日。在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现货进行套期保值,该研究选择的是上证50ETF基金,因为它有很强的市场代表性。
  2.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基于真实数据的研究
  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前的这些研究有数据上的局限性,因为这些研究都是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进行的。在2010年4月16日我国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后,我国金融衍生品学界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基于真实股指期货数据的实证分析热潮。同时,虽然国外关于双变量GARCH模型的套期保值策略研究较多,国内对双变量模型的套期保值策略涉及较少而双变量模型是一种动态地将股票现货市场信息与股票期货市场信息全部利用的模型,在信息利用上面的优势是单变量模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基于双变量GARCH模型的时变套期保值策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0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婉淞、孙万贵和西安财经学院学院的赵广信一起研究了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在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20]。他们以沪深300指数中的IF0912合约为例,将双变量GARCH模型引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中,实证研究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在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小方差套期保值策略与时变套期保值策略虽然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相比未套期保值策略来说,采取套期保值策略可以降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VAR(在险价值),其中基于双变量GARCH模型的时变套期保值策略的保值效果最佳。
  综上,国际上研究模型经历了OLS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误差修正模型、ARCH模型、GARCH模型、误差修正模型(ECM)、门限协整模型、ARFIMA模型等的提出及演变过程。中国在这一领域探索的进展也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OLS、B-VAR及VECM等静态模型到GARCH模型和MRS动态模型,从利用仿真数据研究到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基于真实股指期货数据的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不仅有专门针对模型的应用,还有将各种模型的研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Johnson,L.L.,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0,27:139-151.
  [2]Ederington,L.H.,The Hedg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utures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e,1979,34:157-170.
  [3]Herbst,A.F.,D.D.Kare and J.F.Marshall,A Time Varying Convergence Adjusted Minimum Risk Futures Hedge Ratio,Advances in Futures and Option Research,1993,6:137-155.
  [4]Myers R J,S R Thompson.Generalized Optimal Hedge Ratio Estima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858-867.
  [5]Granger,C.W.J.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Cointegrated Economic Variables,Oxford,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6,48:213-228.
  [6]Wahab,M.and Lashgari,M.“Price dynamic and error correction in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A cointegration approach”,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93,13:711-742.
  [7]Tse,Y.K.“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t index and futures price of the NikkEi stock average”,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5,14:553-56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