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煤炭业重组的实践及思考
山西煤炭业重组金融介入的实践经验
轰轰烈烈的山西煤炭业重组在近期已经落下帷幕,但河南、内蒙等地的重组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之中。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化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完成煤炭业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才可能向更高的目标进发。本轮山西煤炭业重组在金融支持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金融如何应对大型产业重组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金融资金支持不可或缺
长期以来,受山西省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资金供给的80%来源于银行,同时银行信贷资源的40%集中于煤炭行业,煤炭行业的景气度与金融景气度相关性很强。在山西煤炭重组轰轰烈烈开展的2009年,山西全省的银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因煤炭业重组有所变化,显示出金融对煤炭业重组给予了较强的支持。据统计,截至2009年11月末,煤炭行业贷款余额为1173.12亿元,比年初增加313.6亿元,为2008年全年增加额的2倍多。从单一金融机构来看,2009年,山西某大型金融机构向山西7大煤炭资源整合主体提供了总额45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切实推动了山西的煤炭资源重组整合进程。
(二)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作用
针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山西近几年推行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全省煤炭发展转型提供了部分资金,也间接地支持了本轮煤炭业重组。2007年至今年4年间,山西省预算安排使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共计590.18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接替产业发展、中小企业项目以及煤炭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炭业整合等。各类矿业权证券化的探索,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自2006年矿业权的可流转化试点成功后,山西在矿业权证券化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先是进行了煤矿的有偿开采试点,设立了首期规模100亿元的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主要投向煤炭工业规模化生产及资源整合项目等。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的尝试也在筹备和进行之中。矿业权有偿化和证券化方向,奠定了煤炭业重组基础,提供了经验支持。根据山西煤炭业重组对金融支持的实际需求,下一步,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创立煤炭业重组基金、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创新煤炭重组的信托模式、开展煤炭业相关责任保险等方式手段,为煤炭业重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三)合理引导退出的民营资本和个人资本
山西煤炭行业整合使得聚集在煤炭业周边的大量资金形成沉淀,这部分资金以民营资本和个人资本为主,资金总额高达1500亿元左右,引导民资高效、安全、科学地流向国家鼓励的投资领域是煤炭业整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合理引导民营资本合理退出方面,山西省政府、当地的金融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2009年8月和11月,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及《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开放基础设施投资中的6500亿元项目,并向民间资本倾斜,同时允许资源型企业转产和省外资本来山西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一定数额以上的,享受龙头企业的政策待遇,据调查这一比例占到约12%。二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和推广工作,引导重组退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山西煤炭业重组撤出资金的约7%进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金融组织。三是搭建地方性“二次创业”平台,鼓励民间资本继续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兴办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手段吸引闲置资本,促进地方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