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为何总坐“过山车”
[摘 要]本文在回顾中国股市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并从教育﹑监管﹑经济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完善有所启发。
[关键词]股市;波动;原因;对策
1 中国股市发展的跌跌撞撞
自1991年起设立沪深证券交易所以来,我国现代化的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交易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发展时间之短,发展速度之快让世人瞠目。但是也应该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市场效率相对低下,突出表现为股市呈“坐过山车”状。以2005—2007年为例,上证综指一路上扬,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上涨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上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大跌眼镜。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后又迅速流出,导致中国股市大幅回落。其实,纵观中国股市,其一直呈“坐过山车”状。我国股市波幅巨大,1992—1994年,波幅近200个百分点;而2006—2008年又重蹈1992—1994年的覆辙。除了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外,我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以下笔者就简要做一分析。
2 中国股市“过山车”式发展的原因
2.1 股民的投机偏好是股市“过山车”的思想文化原因
凯恩斯说,“人生有限,故人性喜欢有速效”,也就是说人在短期迅速获取收益的方面兴趣浓厚,因此“对于即刻致富之道最感兴趣”。而我国国民普遍存在一种投机心理,在股票市场就表现为股民较强的赌博心理和暴富心理。与国外成熟市场投资者长期持股寻求股利收益和资本长期增值不同,中国股民通常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股市,以致一些老年人抵押住房以筹措入市资金。这种心态导致了市场参与者只为短时间迅速赚钱而入市,投机心理较强。暴富心理使投资者产生急功近利的通病,过于关注股票价格变动,频繁交易手中的股票,不但造成交易成本过高,收益无法保证,也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2.2 计划经济的痕迹是促成股市暴涨暴跌的制度原因
我国自1949—1992年期间,计划经济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而今,许多领域仍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就股市而言,政府的政策是影响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每次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都使我国股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中国股市与其说是价值引导波动不如说是政策引导波动,这绝非危言耸听。政府应该是市场的“守夜人”,对其提供必要的监管也是职责所在,但抱有计划经济的思想干预股市则会导致政府失灵,市场发展缓慢。
2.3 市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有学者认为我国股市忽高忽低的走势不是技术和经验方面的问题,而是立市的基础建设方面即市场的基本政策和规则不明确、不统一、不连贯、不讲规则。市场经济有两块基石,一是道德基石,诚实守信;二是法律基石,规则立市。就道德层面来说,中国信用先天不足,而现在全社会的信用机制仍未建立起来。从银广夏的造假一条龙到颇有争议的国美之争,诚信的缺失都略见一斑;而就法律而言,我国相应法律制度确实在不断完善之中,但距离保证资本市场有序运行所需的法律制度环境还有一段距离。以《证券法》为例,从法律意义上讲,证券市场的宗旨应该是为全体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负责。但在“官本位”的阴影下,股市实际上是围绕政府政策走,股市诸多规则的价值取向更多地倾向于国有企业,首先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包赚不赔。在这个大前提下,设置诸多的竞争规则,这就使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在股市上大打折扣。由于政出多门和历史惯性,按所有制划线和政策倾斜痕迹依然很明显。
2.4 资本市场欠发达
有效市场说由Fama在1970年提出,他依据投资者可以获得信息的种类将有效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当证券价格能够完全反映投资者获得的全部信息时,资本市场就是强有效的。而弱有效市场以往价格的所有信息已经完全反映在当前的价格之中,但存在内幕信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甚至不能归为弱有效市场。这样资本市场下的股价,并不能真正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加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有力监管,致使拥有内幕信息的机构投资者操纵股市,庄家误导中小股民的现象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