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3-28
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因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对本地企业状况、信用水平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障碍,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其次,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来规范民间融资。积极开展在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运营机制、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小企业贷款的主力军。民间融资的借贷双方信息高度对称,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强,交易方式灵活,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对银行融资体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效应。
(三)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放宽抵押贷款条件
影响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缺乏信用担保和评价体系,可以构建以互助性担保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以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动产为抵押担保物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
(四)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特点设计融资产品
1、 开展“联保贷款”。它是指中小企业依据一定的规则组成联保体,由银行对联保小组成员进行授信,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模式。联保体成员通常为生意圈伙伴,因此一旦发生借款人违约现象,将使借款人名誉扫地,在生意场上无法立足。联保模式可以解决单个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和担保抵押物不足而造成的融资难。
2、 发展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可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结合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工具,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帮助中小外贸企业解决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货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五)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自身实力
1、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自身信用水平。
中小外贸企业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信用和商誉是关键要素。必须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自身信用水平。要规范会计账簿的凭证审核、制单、记账等环节,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信数据库, 构筑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与发布系统, 增强商业银行对企业放贷的信心。在规范自身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企业应该积极与银行进行沟通,努力创建良好的银企关系,以信誉为起点,以实力作保证,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2、提高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中小外贸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发挥核心优势,以特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慎重选择国际市场交易对象,开拓新兴市场,分散出口风险。选择恰当的保值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3、拓宽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渠道
国际贸易融资是中小外贸企业特有并应该重点发展的融资渠道,目前,中小外贸企业采用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出口押汇、打包放款、进口开证等传统方式,但这些传统融资方式占用流动资金多,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大。企业应争取采用赊销和承兑交单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额。运用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如国际保理、福费延等来降低国际贸易结算风险。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洋.我国外贸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0年第10期
[4]钟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分析[J].经济师,2008年第1期
上一篇:新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