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仇富心态之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3-28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解决社会中不安定因素,必须解决消除仇富心态问题,才能促进社会进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于存在收入差距悬殊、社会结构失衡、群体间对立意识开始形成不和谐状况,部分低收入阶层把中产作为仇富的对象,然而中产阶层却抱怨自己与富人相比较都属于穷人阶层了,因此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以便消除仇富现象。
(一)爱富与仇富转化
世界似乎永远逃脱不了同时存在穷人和富人的格局,在优胜劣汰的社会里,激烈竞争在马太效应作用下,总会让一部分人越来越富,另一部分人愈来愈穷,就会产生穷人与富人的问题。贫穷会加剧仇富的心态,财富发生增加和收入水平提高时,其仇富心态就发生减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倘若人们在嫉妒富人的同时暗中却以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人为榜样,这就会大大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仇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不能一味地停留在“仇”这字面上,而应该发奋图强,把对方的“富”作为自己奋斗的楷模,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适当扩充中产力量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20 余年后,出现了贫富分化,继而出现了仇富现象,对社会的整合和治安都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结果是导致了中产阶层的利益受损。中产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是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并逐渐消除仇富思想的中坚力量。中间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力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中间阶层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结构因素。亚洲金融风暴中的韩国、日本给我们提供了正面的例子,然而在经济急剧发展,但是贫富两极分化的拉美诸国就没能抵抗住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萎缩。美国的中产占总人口的80%,因此美国社会保持了比较长时间的繁荣稳定。如果从现在开始,我国中产阶级人数每年增加 1%,那么到2020 年左右,我国中产阶级人数就可以占总人口的38%,那么我国社会秩序就能保持长时间的繁荣稳定了,所以在消除贫富分化之时,重点要保护好中产阶级。
(三)完善制度
我国虽然经历30 多年的改革,但是权力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打下深深的烙印,至今仍未烫平;倘若远离权力,将失去众多的致富机会,有可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诸多的障碍。为了消除人们对拥有权利就等于拥有财富的心态,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出路就是综合治理和制度创新,让大家都有合理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消除仇富社会现象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制度创新就是实现大众化的公平,也就是在社会整体层面上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以此同时还应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上适当优先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积极推进国家法治建设进程,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杜绝以权谋私,尤其是大力惩治各种形式的腐败,腐败是产生仇富心理的源泉。规范市场秩序,禁止坑蒙拐骗和市场欺诈行为,提倡公平竞争,限制垄断的消极作用,这样就从根源上消除贫富差距,并减少滋生仇富的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健全的保障制度既为人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也为人们提供了心理安全感,这对仇富心理也有一种减轻作用。
(四)富人的捐赠
提倡巨富进行捐赠是消除仇富现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让所有穷人了解到富人们不是“为富不仁”。在2010 年8 月4 日由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家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宣布,已有40 位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捐赠额高达6000 亿美元。富人们已经树立了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既提倡合理致富,又提倡正确做人和待人,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五、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仇富的实质问题是利益,对社会而言,仇富问题往往是一个经济焦点问题,能否解决好,对社会持续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中央领导提出了“和谐社会”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求将不和谐的因素消除掉,最终消除贫富对立。停留在仇视富人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改革以前,越穷越革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国成了一个穷人国。改革开放以来,要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让他们去拉动其他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富强.“仇富”与“虐穷”的考辩和理论反思.经济纵横.2008(9).
[2]崔青青.从“仇富”心理论富人的财富伦理观.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3]毛寿龙.仇富的本质是仇不公.学习月刊.2006-07-15.
[4]郝亚明朱荟“仇富”之社会性根源分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2-28.
[5]胡展奋.“仇富心理”被夸大了.廉政瞭望.2003-04-01.
[6]柳士同.“仇富”与“媚富”.社会科学论坛.2003(9).
[7]张雨生.要关注“仇富心态”.学习月刊.2006(17).
[8]张魁兴.捐赠承诺能否唤醒中国富豪.中国青年报.2010 年08 月06 日.
[9]宋圭武.仇富现象分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