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桂平 时间:2013-03-29

[摘 要] 小额信贷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发展迅速,却存在着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管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接等问题。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自身的性质,治理自身的运作模式。同时,政府应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是一项持续向那些具有潜在偿债能力、但无法满足正规金融放贷要求的人或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业务。作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方式,小额贷款可以促进“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小额贷款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一、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意义

1.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地区资金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三农”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这需要强有力的农村金融作支撑。农村金融已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有益和有力补充,有利于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功能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县域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基础在县域,目前的弱点、难点也在县域。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县域金融“量小势弱”,对县域经济的服务支持能力差,县域企业多数处于资金“饥渴”状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主要在县域开展,可以有效解决县域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服务不到位问题,逐步缓解县域企业和商户的资金供应困局,提高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10年9月底,山东省共审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13家,注册资本100.58亿元,涉及84个县(市、区)和10个高新(经济开发)区。已审批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有81家开业并发生贷款业务,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35.8亿元,其中三农贷款58.87亿元,中小企业贷款64.05亿元,其他贷款12.8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日益显著。

3.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企业是就业和富民的重要渠道,是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有生力量。同时,小企业融资贷款难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中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小企业信用记录较少、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高度趋利性,导致金融机构向城市聚集,信用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对小企业不愿顾及。小额贷款公司基于地缘近、人缘熟、血缘亲,信息优势明显,贷款手续简便,放贷效率较高,可有效解决那些不太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或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1994年,小额贷款被引入我国,开始主要是作为国际援助和我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贴息贷款计划,由于成效显著而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1996年,小额贷款在我国进入以扶贫为导向的发展阶段。2000年底,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在山西平遥、江口两地率先试点创办两家专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经济组织——“日升隆”和“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随后在全国各地被陆续推广。200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6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比上年末增加606家。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数量最多,为249家,安徽以140家位列第二,河北和辽宁均为139家,并列第三位。浙江省贷款余额为243.86亿元排在首位,江苏省以181.4亿元位列第二,内蒙古自治区以161.5亿元占据第三位。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24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4.6亿元。对金融市场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支持“三农”和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对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改善县域金融服务、促进民间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同时也面临资金匮乏、法律地位不明确、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缺乏以及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