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河源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森芳 时间:2013-03-29

[摘 要]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压缩、外部需求减弱等困境,河源市的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大多存在资金紧缺、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河源市政府应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技术和人才等问题,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身应树立“敢于求新、敢于求变、敢于求进”的精神,率先走出一条“重技术、树品牌、优机构、强管理”的发展新路,在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开拓发展新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加强协作配套等方面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现状与问题;策略

至2008年底,河源市全市中小企业达10515家,同比增长11.2%,注册资金共368.5亿元,同比增长8.7%;全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工业增加值168.5亿元,同比增长15.6%。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5%,在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给河源市中小企业造成产品市场萎缩、资金紧张、效益下滑等不利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中小企业能否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事关河源经济发展全局,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河源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一)融资难是河源中小企业共性难题

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银行银根紧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加大了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据调查,2009年河源市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仅占30%左右,全市约有80%的中小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全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30亿元,尤其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日渐突出。中小企业拿不到资金就很难运转起来,在现金为王的现代经济社会,缺少资金让中小企业很难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实现快速发展。

(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足,很少自己的名牌产品。在投资取向上,许多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而且,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

(三)技术及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资金人才等若干方面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实力独立研制开发自己的专利技术,大多利用现存技术,节省经费和时间使产品利润最大化。应该说、在前些年“短缺经济”时代的起点发展期,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这一竞争经营方式是成功的、也是可取的、但时至今日此法显然已行不通了。因此人才与技术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上台阶的发展。

(四)缺少较为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当前中小企业比较急需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服务:一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快。目前河源全市中小企业项目库、人才库、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等信息还没有实现集中上网、资源共享;二是发育迟缓的行业商会还需要催生;三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速。

二、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要破解融资难题,应促进政府、银行、企业互动合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与投入。一是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议的形式,开展银企项目对接活动,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推介会授信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落实及设立市、县(区)财政预算“中小企业发展”科目,安排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三是扩大市、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努力化解“担保难”问题。四是协调争取金融企业试行扩大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企业互助性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业务。同时,引入、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和民间担保机构,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鼓励发展租赁融资、典当等新兴业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