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暴跌的根源浅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4-08

    在2007年10月下旬股市由盛转衰前,大小非解禁数量少而且市值较低,7月,32亿元;8月,41亿元;9月,17亿元,新进入股市的资金把这些利空全部消化,但新进入的资金逐渐消耗,而新增的流通股却不断累积——10月,22亿元;11月,47亿元;12月,62亿元。而今年1、2、3月解禁股市值分别为317亿元、939.7亿元、1588.49亿。纵观这几个月,股市下跌速度与解禁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资本市场的供给显着增加,需求却没有增加,资金相对匮乏。虽然为了挽救大盘一泻千里的趋势,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但是该措施也只是将解禁股上市的时间延迟,对于市场供给的巨大压力依然存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未来三年内解禁股数平均每月91 亿股, 是过往36 亿股有2.5 倍,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售股解禁数量不断增加,日积月累,其构成的压力不断强化。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限售股解禁所形成的实际压力,总体上是一个月大于一个月。即便某个月的解禁数量同比或者环比有所减少,但从市场存量的角度来说,绝对值还在上升。只是对于先前就已经解禁的限售股人们不再刻意将其和其他流通股区别开来而已。如果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正值股市大涨阶段,也许不会带来如此大的压力,一方面,股市的容纳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大小非解禁正好还可以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但是,现在正值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也在处在经济转型的阵痛期,较小的成交量和基金销售遇冷也提醒我们资本市场资金不足的现状,现在限售股市值大约是沪深两市市值的两倍,如果这些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先后进入流通,对于需求不旺的股市无疑像个悬在头顶的利刃,股市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
    综上所述,由于市场参与者不成熟以及制度、改革方面的原因,我国股市暴跌隐患在美国次贷危机早已存在,此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外部因素,只不过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即使这几个因素从未发生过,其他的外部利空因素同样可以引发类似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刘亚辉.大小非减持玄机.新理财,2008-05.
    [2] 傅盛宁,钟国斌.大小非解禁不能变“失禁”股改大博弈进入“下半场”.深圳商报,2008-07-19.
    [3]郭田勇.治市与救市并举.华夏时报,2008-0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