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规避信用站撤销后的金融风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4-09

   【摘 要】近年来,各地在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站工作中,陆续发现和暴露了一些经济案件,这些案件在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农村信合机构的形象和声誉。为此在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监管体制调整时期,如何规避信用站撤销之后的金融风险,已成为确保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工作。
   【关键词】信用站 金融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对信用代办站管理的基本情况
   农村信用社对信用代办站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二个阶段:一是并表制阶段。在信用代办站存在的早期,农村信用社对信用联络员的管理是粗放型的,信贷员自己在家中办公,凭证及印章均由信贷员一人代保管,信贷员每月自己做报表,报给信用社,再由信用社主管会计将所有信用代办站报表合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的思想觉悟相对较高,在当时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案件,也没有给信用社造成多大损失,但是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给后来信用代办站案件高发种下了祸根。二是并账制阶段。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信用社对信用站的管理也从并表制改为并账制,信用社成立并账专柜,并派专人对信用站的账务进行核对,对信用站的印章及空白凭证进行了收缴,账务核对无误后并到信用社并账专柜。
   二、近年来各地信用站发案特点及表现形式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村信用站的发案特点是:①内部做案增多。绝大多数经济案件是信用站代办员一人所为。②数额不断增大。发案金额由过去的贪污挪用数千元,上万元到现在的数十万元。③做案时间延长。从暴露出来的信用站案件看,以吸收股金和存款为名进行帐外高息揽储、挪用储户存款私自外借谋利等均在5年以上,最长的隐蔽达20多年。④作案手段简单。从暴露的一些案件看,做案手段简单原始,查帐时稍有留神就能发现。
   当前从各地情况看,农村信用站案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存款不入账,搞体外循环。如有些利用吸收的公众存款不入帐为别人搞经营非法筹集资金或者采取存单一、三联下甩不入帐的形式挪用储户存款进行谋利。二是收贷清息不记账,贪污挪用。三是利用过期存单或外购假存单并私刻公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营谋利。四是出具假资信证明,进行诈骗活动。五是白条抵库、挪用资金。六是对吸收的存款和清收的贷款本息不按规定上缴进行挪用,采取收新还旧倒节节。
   三、近年来农村信用站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站案件发生的原因,既有历史形成的,也有现实影响和管理方面的。
   1.体制原因:信用社由于早期没有自己的统一体系,曾隶属于人行、农行等。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按照代管机构的执行,农村信用社没有一套完整的对信用代办站的管理办法,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2.内部原因:一是内控机制不健全,存在漏洞。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三是问题上报不及时,查处不力。
   3.个人原因:除信用代办站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经不起诱惑,走上犯罪道路外也有少数储户的愚昧无知,也给信用代办站人员作案提供了条件,信用社已经多次张贴公告,把各种存折(单)式样公布给广大群众,但是还有少数储户拿着联络员开的白条当存折(单)。
   四、农村代办站撤销之后的风险隐患
   鉴于农村代办站的特殊作用信用社必须充分关注代办站撤销后的风险隐患:
   1.储蓄存款的下滑。
   2.直接加大信用社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
   3.撤站后信贷人员工作难以到位。
   4.股金下降、贷款收息率下降。
   5.宣传工作不易做到位,农民大多较保守,通过电视、条幅等宣传效果可能也不如代办站人员去和老百姓沟通,以口相传的效果好。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