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海硕 时间:2013-04-19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赢利水平、银行的存贷比例、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中,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信贷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
  1.1 信贷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具有“稀缺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社会上的政府、企业或者人们都必须做出选择。资源配置就是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才能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资本的配置也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资金的配置。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资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业在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在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甄别优质的客户,发放相应的贷款,从而促进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
  1.2 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理论
  按照帕累托最优状态,银行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既定的资源数量下,进行资源配置,使至少一个客户的状态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客户受到损害。然而银行信贷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给其中的一个客户放贷,则就意味可能会有另外的客户得不到所需的贷款而不能经营下去,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的经济环境、政府的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次优”。即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最大的效益。
  2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
  2.1 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0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09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国共有52家银行闯入了全球千强。在全球银行千强的名单上,中国共有4家银行跻身前25强,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但是根据《银行家》杂志发布的数据,全球银行千强的利润率大幅下跌,利润总额由2008年的7800亿美元下降到了1150亿美元,跌幅达85.3%,而资本回报率也由2008年的20%减少到了2010年的2.69%。这也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仍需继续提高。
  2.2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主要表现在银行大量的资金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以及银行是否有大量闲置的资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途径很有限,主要是用于放贷,其次就是用于债券投资。下面的表1就是各商业银行2005—2009年的存贷款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不高,存贷比不到70%,同时随着存款和贷款规模的增大,存贷差也逐渐出现扩大的趋势,至2009年年末,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存贷差为198056.28亿元,这说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没有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
  2.3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有很大的份额,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几乎就决定了所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国内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资产质量较差。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4—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都较低。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大幅的下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的大幅度下降源于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剥离。因此总的来讲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的经营能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制度、银行信贷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都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
  3.1 银行与贷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与借款客户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借款客户拥有和掌握自身的全部信息,如借款客户拥有自己的收入或者经营、偿债能力等信息;而银行只能根据借款客户送来的有关财务报表来判断借款客户的经营情况,并根据国家的政策来判断借款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前景。借款客户在贷款业务发生前可能会存在隐瞒自身经营的真实情况,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来得到银行贷款等行为。而有些借款客户在取得贷款后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公司的合并、兼并或者破产来逃避银行的债务。这种情况使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3.2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情况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营中,信贷业务是主要的资产经营业务,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2005—2009年,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一直在资产经营的各项业务占比为80%左右,而投资业务所占比例较小。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各项收入中,净利差是国内银行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工商银行为例,根据中国工商银行2009年的年报,2009年年末,工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7286.26 亿元,比2008年增长25.3%,总营业收入为3037.91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2419.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6%。因此随着工商银行贷款绝对规模的增大,工商银行的收益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