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用链优化与小企业融资脱困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4-26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困境;信用链;原因;建议
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出台了不少破解措施,理论界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议,但实践效果都不理想。本文试图通过引入信用链的概念并对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探究这一难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信用链概念的提出及其运行规律分析
(一)信用链概念的提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概括为“二重支付和二重回流”,第一重支付是银行将货币借给企业使用,第二重支付是企业将借来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商品,第一重回流是企业将商品售出收回已增值的货币,第二重回流是企业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将货币连同已增值的货币的一部分支付给银行。这一运动过程表示为:
借贷资本运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一种信用行为。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借贷资本运动过程简化为:G—G—P—G‘—G‘。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即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关系,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借贷,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信用活动来保障生产连续进行或扩大再生产。因此,借贷资本运动不是一次而止,而是多个连续的或间断性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借贷资本连续运动的信用活动链。在此,把这个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连续的或间断性的借贷资本运动定义为“信用链”。其运动过程可表示为:G—G—P—G‘—G‘……G—G—P—G‘—G‘……
(二)信用链运行规律分析
1.一重支付过程
(1)一重支付对象的选择
由借贷资本的性质所决定,借贷资本在一重支付对象的选择上,重点考虑的是投入的资金必须到期能够连本带息安全收回。所以,借贷资本在选择支付对象时受两个因素制约:风险和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同向变化的,即高风险带来的是高收益,低收益往往伴随着较低的风险。图1是借贷资本对不同企业的选择倾向矩阵图。
在图1中,矩阵的横轴表示借贷资本投资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纵轴表示借贷资本投资于企业可获得的预期收益。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A区域借贷资本面临的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作为以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资本来说,按“安全性第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A区域是所有借贷资本的首选。
——在D区域借贷资本投入后所面临的风险高,而收益低,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D区域是借贷资本远离的区域或尽力退出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一重支付实现受阻,信用链运行不畅,信用梗阻现象发生。
——B区域和C区域会使借贷资本的所有者处于选择的两难境地,喜欢冒险的决策者会选择处于B区域的企业投资,而厌恶风险、保守的决策者往往会选择处于C区域的企业投资,但是不管如何选择都会给二重回流留下隐患,都有可能导致二重回流受阻。
在借贷资本一重支付过程中,受信者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被选择的地位,它们也要主动选择对自已有利的融资渠道。受信者选择某种融资渠道的倾向力取决于它对选择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选择某种融资渠道的倾向力取决于效率与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述为:倾向力=效率×期望值,利率。从此式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融资的效率越高,受信者选择这一融资渠道的倾向力越大;反之则相反。
——得到所需融资的可能性越大,受信者选择这一融资渠道的倾向力越大;反之则相反。
——在效率与期望值两者之间,一方的提高可降低受信者对另一方的敏感性。
——利率越高,受信者选择这一融资渠道的倾向力越小,反之则相反。
——如果效率、期望值和利率均处于对受信者不利的状态,即效率低、期望值小而利率水平又高的情况下,受信者就会选择新的融资途径。如果没有新的融资途径可供选择,那么受信者的融资困境问题就会出现。
(2)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处于不同区域的信用链在不同条件下会在优化和梗阻两种状态下相互转化,这就为借贷资本投资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信用链的优化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A区域这种投资的存量非常少,而且由于其对借贷资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会使大量借贷资本迅速聚集在A区域,致使A区域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竞争者之间就会相互压价、提供更多额外的服务等,这样会使A区域成本提高、收益率下降,向C区域转化。如果为了争取客户,竞争者降低控制风险的条件,风险也随之增加,就会向D区域转化。信用链的状态由优化向梗阻方向转化。
——在B区域如果做好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等工作,风险会大大降低,B区域也会向A区域转化。信用链的状态由梗阻向优化方向转化。
——在C区域对风险重视不够或控制不力的情况下,面临的风险就会加大,C区域会向D区域转化,信用链的状态由优化向梗阻方向转化。
——在D区域如果采取提高收益率的措施,就会向B区域转化,如果同时采取控制风险措施,D区域就会向A区域转化,使信用链的状态由梗阻向优化方向转化。
一重支付对象的选择是否正确,需要经过事前的评价、事中的控制,最终由二重回流的结果来衡量。
2.二重回流过程
借贷资本能否正常回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的信用能力,即借贷资本进入企业资金循环,转换为现实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后生产出的商品在数量、质量、价格上能够被市场接受,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目标,就会有能力履行一重支付时的约定条件。反之,则会出现信用能力不足问题。二是信用意识,即主观上履行一重支付时约定的意愿。
上一篇:我国碳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