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5-01

  (二) 国际化道路上的“埋头苦干”
  根据近五年外贸额大小的惯例,人民币在2011年SDR重新修订的货币篮子计划中可能被纳入进去。这将意味着中国的汇率水平必须以公认为合理的水平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接受,这样人民币汇率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这是让本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道路的一大考验。此外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央行定价的基准利率比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想要充分实现其国际化还有艰巨而漫长的路要走。
  人民币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相适应说明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方向。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焦瑾璞曾建议,一个货币国际化要靠市场来推动,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让世界更多地区的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以扩大其市场交易量。央行有关方面透露,从2007年12月份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其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 500亿元人民币的6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就在3月29日周小川在哥伦比亚出席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还代表中国央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一份700亿元货币互换的框架协议。货币互换就是在夯实人民币国际地位。
  三、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理性思考
  (一)人民币离世界货币还有多远
  1.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货币发行国在金融体系中具有的较大话语权能给本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国际地位的体现。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贸易和投资中被广泛用来计价、结算、支付和储备而不必持有过多的外汇资产,使国际热钱在内的各资金进出对本位货币汇率的影响微不足道,这是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途径。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成为国际结算和相关交易的媒介,必然对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开发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人民币能够在更广泛的区域内通用,那么与人民币资产的相关交易都将活跃起来,这对扩大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有积极作用。另外,若中国未来的主要贸易伙伴出现较大的经济衰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需通过采取或提高人民币利率或减少人民币发行量等方式使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从而帮助其走出经济衰退。
  2.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是近还是远。对于人民币究竟何时真正实现自由兑换始终是个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早在2006年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 罗伯特·蒙代尔就指出,人民币成为一种世界货币,对中国本身并非有益。因为全球货币带来的不单是利益,也可能成为一种成本。例如美元,它作为世界货币被其他国家大量持有使得美国本身对自己的货币失去了某种程度上的控制。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最快五年实现: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地位水涨船高,中国大陆的企业寻求外部扩张的海外布局活动愈来愈频繁,企业对于人民币的需求,推升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只是迟早的事情”。人民币要实现自由兑换,还有一段路程要走。短则五年,长则二十年,人民币才会达到完全自由兑换的阶段。

当然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支持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将很快到来的观点。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表示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只是时间问题,是为期不远的事了。成思危表示,汇率市场化就三步:第一步,在美元强势的时候盯住美元;第二步,是盯住一篮子;第三步,是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基本上是从盯住美元改成了参考一篮子,总算往前推进了一步。接下来通过抓紧一篮子帮助尽早实现货币自由可兑换就是终极目的地了。
  (二)推进自由兑换的对策探究
  首先,应强化货币信用机制。以强硬态度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出去的绝大多数款项按期偿还,减少企业年年欠债的情况,并注意控制新贷款的增量和流量,避免贷款中的呆坏账数目累积过大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逐步在国内资本市场放开利率和证券手续费,并放开金融业务相互参入的限制,使竞争加强。此外,还应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水平。要继续完善汇率制度,只有灵活的制度才能更加适应国际形势并使汇率维持在一个较为恰当的水平以减小频繁的波动带来的风险。目前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普受欢迎,基本上成为贸易和非贸易结算货币。政府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进行引导和重点推广,争取较短时间内率先在亚洲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其次,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一项比较系统复杂的技术工作。如果我们要想把人民币自由兑换推进工作做好,就必须加强技术层面建设,打造与推进工作相匹配的“软环境”。这里面主要包括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汇率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建立发育良好的国内资本市场以及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等。最后,要完善中国涉外经济结构和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在政策引导下大力提高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金融环境,使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不再是纸上谈兵。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