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化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茅芜 时间:2013-05-19

 全球化把世界变成平的,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庄”。区域化放大到极致就是全球化。金球化把局域的蝴蝶效应扩展到异国他乡,把异国风情带进小桥流水人家。

  全球化把美国的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国,把世界经济拖人危机的泥潭……,各国为此纷纷出笼“经济刺激”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在成效显现之后又在研究刺激政策如何“退出”。中国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卓有成效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的“V”型回复。

  全球化有两面刃:让大家共享荣景,也让众生共渡危机。在景气时,人们褒扬全球化之舞;在危机时,人们则转而质疑和垢病全球化。在危机后,我们对全球化应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1.全球化有多大的推动力,就有多大的冲击力。

  全球化的载体有信息流、人流、商品流和金融流(包括资金流和各种金融产品)。

  信息流拥有顶级的流动性。网络化为信息流洞开了多维空间,全球涌流的信息宛如风流云散。金融流具有极好的流动性。现代金融市场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和不断创新的衍生产品开创了广泛便捷的渠道。如果说信息流是“气”态的,金融流便是“液”

  态的,商品流乃是固态的,人流则是“生”态的。

  全球化增加了多少“流动”性,增强了多少流动力,同时也就潜伏着多少野性和破坏力。一旦这些流动性泛滥成灾,人们就会穷于应付。全球化为世界增加了广泛而便捷的联通性,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然而,全球化在顺境时具有多大的功效,在“流感”来袭时,就具有多大的传染性。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引致的世界经济衰退就是很好的佐证。

  全球化使世界联成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局域的影响会很快扩散到整体。我们在享有全球化的成果和功效时,很可能也在增加系统的应力和风险。数千亿美元的顺差,5千万吨钢材的净出口,世界市场可谓大矣!可一旦美国人囊中羞涩,减少消费,世界需求不振,中国出口立马萎缩。看似很远的寒流,眨眼就吹到面前,冷入肌骨。

  2.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始于商品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渐人人才全球化、企业全球化的佳境。全球化为每一个人带来历史的机会,敞开未来的大门;为每一个企业提供广阔的世界舞台,洞开无限的发展空间。

  但是,谁能真正把握机遇,谁能在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谁才能最终享受全球化的大餐。否则,全球化带来的只是挑战和不幸而已。

  国家也是如此。全球化给你一个开放的世界,你得还之以一个开放的国度。外商会近悦远来,投资会纷至沓来,热钱会逐利而来……,可你得提供优惠政策,提供廉价的土地,容忍某种程度的排放和资源的耗散……全球化会带来产业的梯度转移,问题是你将把什么菜捡到篮里?捡菜的过程就是一个产业分化和经济结构形成的过程,就是国际分工的过程:有的国家趁势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有的国家一举成为世界工厂,有的国家借机逐鹿世界办公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制造了辉煌,也制造了不少麻烦和问题。“中国制造”必须转向中国自造,从为洋人做嫁衣裳到更多地为国人制造畅销品,把过剩产能转向农村,转向“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品。“中国制造”必须转向中国智造。最好的转化过剩产能的途径是提升产能,剑指高端;跳出低水平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的红海,直挂云帆济蓝海一一开拓全新的更大的价值空间。

  中国要化挑战为机遇,必须把调结构放在首位,把扩内需置于要冲。经济增长则是随之而来的因变量。因为中国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GDP增速一般是不会低的,完全不必再大“保”其驾。明智的做法是稳增长,常常要提防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提防通货膨胀、提防经济过热!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