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化思考
3.比特加速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加剧全球化的风险网络时代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当网络搜索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全球化也如人们早晚面对的三屏(电脑屏、彩电屏、手机屏)一样变得触手可摸。如果说丰富的比特之于全球化颇具加速效应,金融杠杆之于全球化则富有放大效应。金融杠杆不仅激发并放大了全球化的能量,也积聚并放大了它的风险。
美国的住宅贵也罢,贱也罢,本与世界其它各国了无关系。可一旦它被债券化之后,从次级贷款衍生出一系列颇具创意的金融衍生品,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事态就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次贷引发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全球化为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进而诱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在金融领域虽然幸免于难,但出口通道却间接受到重创。
金融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破坏力。金融杠杆的魔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体量大。外汇的日均交易量高达3万亿美元,股票年交易量逾百万亿美元,2008年全球债券余额达到86万亿美元,场外利率衍生品(叮C)余额达到458万亿美元。
金融体量远远大于实际经济体量。二是反应速度快。三是衍生产品多。四是关联性和隐蔽性强。
太极生两仪。美国要去杠杆化,因为美国人把金融杠杆玩得太疯,杠杆率玩得太高,风险太大。
“两房”曾经玩到60倍,投资银行玩到30倍。中国则应杠杆化。我们的金融杠杆还未充分发挥作用,住房公积金还远未发挥乘数效应。我们应该倒过来想、倒过来汲取经验教训:金融有多大的破坏力,就有多大的创造力。中国应有健康的“两房”、“三房”,也学学美国人,玩玩金融杠杆,只是不要玩到60倍,甚至不玩到20倍,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4.全球化不同情弱者,适者生存,强者发展。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强者才能驾驭潮流,得心应手。商品可以攻城略地,技术可以斩关夺隘,资本可以抢滩称雄,信息和文化同样可以洗脑掠色。强国会竭力借助全球化的力量压抑甚至取消弱国的贸易壁垒,而自己在必要时总会悄悄祭起贸易保护的旗帜。技术强大自会打技术牌,资本雄厚自会打资本牌。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看似强大,但只是处于“微笑”曲线的下方,靠加工、代工,消耗资源、能源,通过出口取得一点微薄的收益,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营销通路大都假手他人,肥水外流;到头来,还背上一个“高排放”、污染环境的恶名。我们用制造品去交换美国的金融品(国债),把血汗挣来的“顺差”又借给美国人消费挥霍。吃尽亏,到头来还落了一个“高储蓄”的不是;美国人享用了“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反倒无理地数落人民币为什么不升值!
强国的货币流通为世界货币,强国的语言流行为世界语言。强国的文化也横行世界,拥有压倒的优势。中国要争取货币话语权、产业话语权,就必须自强不息,努力增强实力。只有发展了,才有发言权。在全球化浪潮中,国力是基础,只能以内需为体,出口为刃,而不能本末倒置,过于依赖出口市场。
5.全球化时代呼唤全球责任。
当个人不得不进行全球化思考,当企业不得不驾驭全球化轩辕,当国家不得不顺应全球化潮流,全球责任便应运而生。
仅仅考虑气象问题是不够的。排了多少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只会造成酸雨,影响有限时空的气象。排了多少二氧化碳、多少温室气体,则是绝顶要紧的大事,事关气候问题,涉及生态大时空,关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的企业必须承担全球性的社会责任。在环境层面,就是保护自然生态,节能降耗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承担气候责任。在社会层面,就是保护社会生态,尊重劳工权益,遵守商业道德,促进社区和谐,承担慈善救助责任。在经济层面,就是保护产业生态,与上游建立战略资源关系,与下游发展战略客户联盟,努力打造一条共生共荣的产业链,实现合作共赢。
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要进一步达成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共识。贸易保护主义不可取,全球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国际社会和产业生态)责任不可轻。各国不可能自扫门前雪,必须共管南北极地冰。金融创新、金融秩序和监管不再是哪一国的内务,金融杠杆稍动干戈就会影响到全球。
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善用权力。美国前财长曾大言不惭: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世界的问题。
既然如此,美国必须负责任地解决自己的货币生出的世界问题!
中国要铁肩担责任,金针绣全球。这个金针就是孙大圣的金箍棒,就是政策杠杆、金融杠杆和科技杠杆。我们要用这三大杠杆应对全球化,撬动全球化,驾驭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