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机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26
2.目标设定方面。(1)税务总局2002年5月在《2002~2006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税收风险,并对防范税收征管风险进行了专门阐述,但尚未作为税收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局性工作目标。(2)目前尚未对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任务、战略规划、实施方案等进行系统地研究。
3.风险识别方面。(1)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2)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不强,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揭示问题信息少;提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4.风险评估方面。(1)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2)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基本停留在经验判断和简单比对阶段,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模型作为评估依据。
5.风险应对方面。(1)风险应对措施单一,未能根据风险等级的大小细分应对策略。(2)对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
6.风险控制方面。(1)受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和税收任务快速增长的影响,税收机关内部征、管、查、审等环节的职责分离存在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和执行难以到位问题。(2)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或者不够顺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管理风险的防控能力。
7.信息与沟通方面。(1)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基础信息有限,应从立法上支持税务机关采集足够的信息以满足风险分析的需要。(2)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需要加强。
8.风险监控方面。(1)税务系统内部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立。(2)社会监督的力度需要加大,方式方法需要继续完善。
三、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机制
1.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健全风险识别分析运作机制。通过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领域和风险类别进行总体考量,对各类风险群体和风险程度进行集中分析,对跨部门和跨税种的风险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在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的基础上,以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处理为重点,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创新税源税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发挥征管资源和数据信息集中优势, 重点开展综合风险分析和分税种风险分析,组织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健全税收风险特征库。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归集排序,将风险等级应对与税源监控管理职责相匹配,选择有效的方式实施应对处理,以较小的管理成本获得较大的管理效能。
2.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机制。着眼于提高风险管理绩效和水平,科学设定风险管理监控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后续影响等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监控评价圈,从风险识别准确性、风险控制有效性、税法遵从提高度和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要及时总结税源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掌握并积累资料,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
3.完善税源信息共享沟通机制,夯实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基础。税收征纳系统的信息化既包括纳税人所有办税事项的信息化,也包括税务部门所有征收管理事项的信息化,以及日常行政管理和社会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应充分运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努力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大力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推进完善税库银联网和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及时采集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的第三方信息;探索建立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提升跨地区税源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税源控管的信息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