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税收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及现实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26
(一)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近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减少,而同期个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和外资企业从业人员迅速增加。据发改委的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80%,是我国安置就业的主力军。政府应当调整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如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率,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提高资本赢利能力;对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投资补贴和贷款贴息予以免税;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考虑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的贷款免缴营业税;取消中小企业在出口退税政策上的差别待遇。
(二)运用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越来越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是今后就业的趋势。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力就业总量的70%,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政府可以采取对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信息发布、培训、咨询、中介机构等行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在税收发票的最低营业额、注册资本、资质要求等方面降低门槛,让民间资本进入,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落实优惠,实行减免税政策。
(三)运用税收政策,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以及由此引致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外流和缺乏的矛盾,既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给东部地区的就业造成压力。政府应该给予落后地区一些部门和企业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扩大再生产,鼓励提供就业岗位。
另外,对于到西部创业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税收政策支持,促进劳动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四)改革出口退税政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高部分企业,特别是对外依赖度较高且属于就业密集型的行业,如纺织、玩具出口企业的退税率,增加该类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支持国内出口型企业的生产,以改善我国目前就业问题的现状。
另一方面,鼓励外资的优惠政策应倾向于产品出口的外向型企业、技术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补缺的互补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一旦外资企业产生了市场就业的内耗,则税收上的优惠待遇相应地减少直至取消。
(五)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减轻劳动力供给,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的参与率和人口数量,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进而降低总人口中就业的劳动力数量。
税收政策应当鼓励发展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教育投资。对家庭的教育投资,可以考虑在个人所得税中列支扣除;对于企业的教育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其次,鼓励对失业和下岗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再就业培训单位给予税收优惠减免,鼓励其进一步发展。
(六)宣传和落实税收政策,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200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颁布有利于把税收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一方面对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归并、统一,增强优惠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透明性,保障实践的行之有效。另一方面,要对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广泛宣传和落实,同时加强与工商、海关、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联系,严把税收优惠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英]西蒙·詹姆斯。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夏杰长,李勇坚,姚战琪等。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曲顺兰。就业再就业财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马海涛,向飞丹晴。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09,(5)。
王振宇,连家明。当前促进就业的财税思路与对策[J].税务研究,2009,(5)。
上一篇:浅谈征收房产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