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税收随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合理性分
ET=(△T/T)/(△Y/Y)×100%。
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A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当ET1时,表明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当ET=1时,表明税收为单位弹性,税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同步;当ET1时,表明税收缺乏弹性,税收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根据目前主流观点的的弹性区间是理想化了的评价标准,脱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我国长期以来税收弹性大于1的现状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一般来说,影响税收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的影响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成立到死亡的存续过程。企业和生物一样,都有一个诞生、成长、壮大、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企业生命周期。美国学者查克·爱迪斯在他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10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必然会出现这些阶段。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企业生命周期简单地分为成立期、上升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死亡期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其税负也不相同。在企业成立期,由于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产出非常少,通常会有一个明显的亏损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增值税出现大量的留抵,没有所得税,税收为零或很少。税负很低;在企业上升期,由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销售收入和利润迅速增长,税收增长较快,税负持续上升,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最高点;在企业成熟期,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税负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在企业衰退期,企业面临诸多困难,销售萎缩,欠税较多,税负迅速下降;在企业死亡期,由于牵涉破产清算,企业能够纳税的可能性很小,基本没有税收。因此,企业的税收曲线与生命周期曲线是密切相关的两条向上的抛物线,其中税收曲线的斜率更大,并且由于申报纳税期滞后于经营期而造成税收曲线滞后于生命周期曲线。这里我们还可以引入行业生命周期的概念,行业生命周期指一个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也可以分为成立期、上升期等若干阶段,其生命周期曲线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非常类似。我们可以把一个行业的所有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拟合成行业周期曲线。从长期来看,在一个行业的成长期内,企业仍然有生有死,包含着无数的企业生命周期。在全社会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行业和企业被淘汰,但是更多的新兴行业和企业也在发展,社会经济周期就代表着全社会各行业、各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的拟合。由此,我们可以画出一个经济周期内税收增幅与经济增幅曲线的关系图(如图3)。
图3中,OA阶段属于经济上升期,这个时期内经济增幅快速上升到高点A,税收也以更高的增幅上升到A点;AC阶段属于经济衰退期,经济增幅开始下降,但直到B点之前增幅还是正的;B点之后增幅出现负值,经济总量上也出现萎缩,这个时期税收增幅下降的速度更快,到达C点;在CD阶段,经济开始新一轮的上升,但是直到D点之前,增幅仍然为负,经济规模仍然没有恢复到均衡点,税收也开始快速回升,遂完成一个周期。
图3表现的是经济总量保持不变的均衡状态下的经济周期曲线,在现实社会中,经济规模是不断扩张的,经济增幅往往没有达到负值就结束了衰退期,而上升期的时间往往比衰退期要长得多。由于社会经济从长期来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新成立的、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和行业数量远远大于处于衰退和死亡期的企业和行业数量,因此,税收在较长时期保持比经济增长更高的增幅是正常的。统计资料表明,1965~1990年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也是大于1的。
(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任何国家的税收制度都不会把整个GDP当作税源来征税,而只是把GDP的一部分作为可税税源。同时,税收制度作为国家对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制定产业政策、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更加突出。因此,在我国现行的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制度下,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整体税源明显增加、税收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换言之,即使在经济总量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仍然能保证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造成税收弹性的上升。在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税负较轻,第二、三产业税负较重。因此,在GDP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增加,经济税源增长就快于GDP的发展速度,从而税收弹性系数得以提高。1994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8:46.6:33.6,到2009年,三大产业的比重调整为10.6:46.8:42.6,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十几年内增加了9.2个百分点。从税收收入角度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近年来税收大幅超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原因。产业比重的差异客观上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发展规模和税收弹性水平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总量的差异和变化的快慢影响着各地区间弹性系数的大小、宏观税负水平和变动方向。
与产业结构相同,行业结构的变动也影响着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根据前面所述行业生命周期的特征,新兴产业的税收弹性是比较大的,新兴产业的兴起所带来的行业结构的变动也是造成税收弹性增强、税收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三)累进税制的影响
税收制度对主要税种选择上的差异和不同税种自身的特点是影响税收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流转税来说,由于征税税基是商品流转额,某一税目一般适用单一比例税率,因此,流转税的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基本相等,流转税的税收经济弹性系数也大约处于1的水平。而税率累进型的所得税则不同,由于按照计税依据数额的大小,划分出不同的级次和税率档次,不同级次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计税依据数额越大,边际税率越高,平均税负上升,这种累进机制会引至税负的边际爬升效应。从纵向角度分析,经济发展上升期的所得税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税收收入的增长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攀升。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往往是由流转税制、所得税制、财产税制和行为税制等共同组成的,因此,在存在累进性税种的税收制度下,整个税制具有一定的累进性。无论是对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而言,累进税制的存在都会使得税收的变动率大于经济的变动率,表现在公式上就是△T/T大于△Y/Y,税收弹性相对较强。
认识,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在0.8~1.2之间是比较合适的,但是,0.8~1.2
(四)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
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增有减、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增加税收收入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税收弹性的提高。比如1997年起国家对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从5%提高到8%;1999年11月起国家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2000年开始的三资企业超税负返还政策和小学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到期;到2001年结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期初存货已征税款抵扣政策的取消;1999年开始对出口企业逐步实行的“先征后退”政策等。当然也有一些诸如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额、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实行增值税转型等减税因素,但是总体上来看,前些年增收政策比较多,提高了税收弹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