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研究
[内容提要]客户授信等级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依据其信用和贡献状况而作出的授信先后顺序及满足程度的差异。商业银行创建客户授信等级系统,并以此进行客户信贷授信,是完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质的飞跃,是整合贷款资源配置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现实出路,是实现、效益、安全“三赢”目标的客观需要。评判客户授信等级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客户信用等级评判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经营风险程度和道德风险程度,并综合反映信贷客户的贷款安全性态类别。信贷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等级,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探讨应用实践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评判系统
实现风险最低化与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经营活动的主导业务看,关键是正确解决信贷业务运营中的客户风险最低化与客户贡献最大化的结合介质问题。这一结合介质,需要同时具备两项功能性要件,一是既能体现客户的贷款风险程度,又能反映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二是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它进行信贷资金合理配置的优化选择。笔者认为,构造同时具备这两项功能性要件的结合介质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及其应用。
一、创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意义
所谓客户授信等级,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依据其信用和贡献状况而作出的授信先后顺序及满足程度的差异。
客户授信等级与信用等级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概念。从联系性看,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对客户信用好差程度及类别的评价和辨识,体现商业银行在信贷上对客户实行竞争、维系、淘汰的价值取向,都是商业银行据以掌握和决策贷款行为的重要工具。从区别性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两者所涵盖的概念外延不同。客户信用等级只涵盖客户的信用好差情况信息;客户授信等级既涵盖客户的信用好差情况信息,也涵盖客户对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贡献度状况信息。二是两者的评判所使用的依据不同。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判,注重安全性或风险性,依据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行状况等来进行评判;对客户授信等级的评判,除了考虑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所依据的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外,还要重视客户对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贡献度情况,从而实现盈利性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三是两者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用不同。在信贷客户选择上,若应用客户信用等级来选择,则同一信用等级的客户在次序上当毫无差别;如果应用客户授信等级来选择,那么,即使是信用等级相同,只要是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度不同,就会生成不同的选择次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创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并以此进行客户信贷授信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
首先,创建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完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质的飞跃。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银行信贷效益是信贷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效益贡献(优良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是正效益贡献,劣等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是负效益贡献)。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得到很大改善,风险管理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信贷效益管理意识却依然比较淡薄,信贷效益管理机制基本上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建有形式合理、运转灵敏高效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贷款质量的稳定改善和信贷效益的根本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贷款风险与信贷效益有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加快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完善,使信贷经营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与效益管理的最佳统一。
其次,依据客户授信等级进行信贷授信,是整合贷款资源配置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现实出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习惯于粗放经营,十分重视信贷数量的快速扩张,忽视信贷资产的风险控制,加上深受诸多银行不可直接控制的原因、制度变迁原因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至今还处于25%的高位,远远高于国际银行公认的正常水平。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也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体现了控制风险与提升效益的内在统一。收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个收益是风险可承受的收益,而不是风险价值过大的收益,更不是无视风险的收益。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客户授信等级所反映的收益与风险间的辩证关系,统一了银行各层面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的识别风险和效益、计量风险和效益的标准与语言,从而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收益水平的信贷业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地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和发展方向。商业银行通过运用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核心的信贷风险和效益管理技术,将在风险可承受下的信贷收益最大化理念渗透到银行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其上下统一的牢固认识、自觉动力和行为准则,加上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安排,保证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的高度统一。
再次,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的客观需要。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效益是核心目标,发展是基础目标,安全是前提目标。效益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效益,再快的发展和最大的安全也毫无意义;发展是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效益的最大化;安全是发展和效益的约束性条件,只有安全经营,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运行和效益的可持续扩大。那么,如何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从信贷资产经营方面看,首要的关键环节是构造一个集发展决策、效益决策和安全决策一体化的信贷资产资源配置决策的操作系统。而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顺应了信贷资产经营所追求的发展、效益、安全一体化的客观需要。通过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从客户的经营管理和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构成的贷款风险性、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度所体现的贷款效益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据以进行信贷资产资源配置的客户优先序排列和选择,更有利于促进信贷资产经营中发展、效益、安全三相目标的协调统一。
评判客户授信等级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
(一)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问题已经高度重视,不断改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判体系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客户财务风险这一核心因素在信用等级评判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所占的指标权重太小。二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指标体系不够。过度偏重于传统偿债能力指标,过度偏轻于现金流量指标,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作为基本指标,却把现金流量作为修正指标;基本评判指标偏少,而修正指标偏多。修正指标过多,往往会修之过正。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信息失真情况非常广泛和严重的条件下,修正指标越多,将造成评价结果失准可能性越大。三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指标的外延缺乏必要的限制,通常是照搬照套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数据。然而,若对指标的外延不加必要的限制,往往会导致评判结果失真。四是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存在缺陷。目前各银行在使用财务指标时,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由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现象,即使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过的报表,其可信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信贷管理人员专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对报表的主观判断性较强,这些因素造成了考核指标合理性和权威性的降低。
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客户对贷款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财务风险;二是客户的经营风险;三是客户的道德风险。因此,用作商业银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的客户信用等级,在评判上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经营风险程度和道德风险程度,并综合反映出信贷客户的贷款安全性态类别。
1、客户守信程度层次因素。可以通过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纳税、及时还贷程度三个因素进行反映。一是对客户的重合同守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向供货单位了解客户合同履行情况,拖欠货款金额、拖欠时间,有无债务纠纷。同时,走访当地工商部门,了解客户的合同履行情况,核查客户有无工商部门授予的近期“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二是对客户的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向税务机关了解客户的纳税情况,有无欠税、欠税金额及拖欠时间,有无偷、逃或抗税的违法行为。三是调查统计客户在本行贷款额、本息归还情况,有无欠贷欠息情况,有无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客户守信程度的评分方法为:
客户守信程度=[(重合同守信用程度×0.3+依法纳税程度×0.2+及时还贷程度×0.5)×及时还贷程度]×100%
其中,重合同守信用程度=实际得分/标准分×100%
依法纳税程度=实际得分/标准分×100%
及时还贷程度=(1-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的笔数/贷款发放总笔)×100%
重合同守信用程度、依法纳税程度、及时还贷程度的值域均为大于等于0与小于等于1之间。显然,客户守信程度的值域也在大于等于0与小于等于1之间。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守信程度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对客户守信程度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守信程度划分为5级:守信好(客户守信程度数值达95%)、守信较好(客户守信程度数值80%~95%)、守信一般(客户守信程度数值60%~80%)、守信较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40%~60%)、守信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不到40%)。
2、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层次因素。从客户角度看,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资金运动中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从商业银行角度讲,考察、分析和评判客户财务风险,根本目的在于将其用作进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故客户财务风险的评判指标体系,应由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本利润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负债比率等5项指标构成。
(1)现金流量债务比率。它是指客户在评判日起的1年以内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本息总额的比例关系。其公式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现金流量净额/到期债务本息总额×100%。
(2)资本利润率。它是指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100%。
(3)流动比率。它是指客户短期资产净额与短期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短期资产净额是指短期资产总额剔除不能使用的材料及在产品、滞销的产品、有问题的应收帐款等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短期资产净额/短期负债总额×100%。
(4)流动资产周转率。它是指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与流动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流动资产月均余额×100%。
(5)资本负债比率。它是指客户所拥有的资本总额与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资本负债比率=资本总额/负债总额×100%。
上述5项财务指标,是从5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有关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状况。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运行的综合性风险状况,则还应做两件事:一是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二是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财务风险评判模型,即:
p=1-y
y=Σ(bixi/xij)
上式中,p表示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5个变量(xi,i=1,…,5)分别表示选定的5个财务指标实际值(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资本资产比率);xij表示第i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5个系数(bi,j=1,…,5)分别表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资本资产比率的权重系数,且Σbi=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0。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财务风险也越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客户财务风险也将越小。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对客户财务风险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客户财务风险划分为7级:风险很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达0.9)、风险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75~0.9)、风险较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6~0.75)、风险中等(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4~0.6)、风险较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25~0.4)、风险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1~0.25)、风险很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不到0.1)。
3、客户层次因素。可以通过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四个方面因素来反映。
(1)资本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拥有的资本数额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增长率=(评价期资本数额/基期资本数额-1)×100%。
(2)生产能力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拥有的产品生产能力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生产能力增长率=(评价期生产能力/基期生产能力-1)×100%。生产能力具有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分。单纯以设计生产能力或实际生产能力来评价客户的生产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采用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加权平均法,或许使评价更加合理。因此,上述生产能力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又可以转形为:生产能力增长率=设计生产能力指标权重0.3×(评价期设计生产能力/基期设计生产能力-1)×100%+实际生产能力指标权重0.7×(评价期实际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1)×100%。在实际操作中,生产能力通常以总产值表示(不变价)。
(3)销售收入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增长率=(评价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1)×100%。
(4)盈利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实现的盈利数额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盈利增长率=(评价期盈利增长率/基期盈利增长率-1)×100%。
上述4项资本、生产、市场、盈利指标,从4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有关发展能力方面的状态特征。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发展能力方面的运行状况,还需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发展状态评判模型,即:
q=Σdtxt/xtr
上式中,q表示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4个变量(xt,t=1,…,4)分别表示选定的4个发展状态指标实际值(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xtr表示第t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4个系数(dt, t=1,…,4)分别表示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的权重系数,且Σdt=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2。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q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发展状态相对越好,对银行信贷经营活动也越有利;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客户发展状态相对越差,对银行信贷经营活动的益处也相对越小。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对客户发展状态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发展状态划分为5级:发展好(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达1.15)、发展较好(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80~1.15)、发展一般(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50~0.80)、发展较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20~0.50)、发展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不到0.20)。
4、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
建构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守信等级、财务风险等级、发展状态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等级判断。
(1)总行(或一级分行)制定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例如,将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为:
表1 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表
客户守信层次 财务风险层次 发展状态层次
客户守信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财务风险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发展状态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守信好 1.00 风险很大 0.10 发展好 1.00
守信较好 0.80 风险大 0.20 发展较好 0.80
守信一般 0.60 风险较大 0.35 发展一般 0.60
守信较差 0.40 风险中等 0.60 发展较差 0.40
守信差 0.20 风险较小 0.70 发展差 0.20
风险小 0.85
风险很小 1.00
(2)根据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守信等级、财务风险等级、发展状态等级及相应的系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我们以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定量反映客户信用程度。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的定量计算公式为:
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0.3×客户守信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0.5×财务风险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0.2×发展状态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守信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
(3)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等级判断。
表2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 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 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y
AAA y≥0.95 A 0.65≤y<0.70
AAA- 0.90≤y<0.95 A- 0.60≤y<0.65
AA+ 0.85≤y<0.90 BBB 0.50≤y<0.60
AA 0.80≤y<0.85 BB 0.45≤y<0.50
AA- 0.75≤y<0.80 B y<0.45
A+ 0.70≤y<0.75
(二)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的综合评判
信贷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等级,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判。在现实生活中,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而单位资源回报率不高的信贷客户屡见不鲜,单位资源回报率较高而经营成果依存度不大的信贷客户也为数不少。然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可承受条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必须紧紧抓住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的客户,并努力提升单位资源回报率。因此,我们考察、分析和评判信贷客户的贡献度时,既要重视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小,也要注重商业银行所取得的信贷客户营业收入(盈利)与投入该信贷客户的信贷资源、成本资源之间的比率大小。
1、经营成果依存度的评判指标及计算方法
经营成果依存度,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经营成果依存度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贡献越大,从而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效益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越重要。经营成果依存度可以通过盈利依存度、营业收入依存度2个指标来反映。
(1)收入依存度。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额占该行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收入依存度=该信贷客户提供的营业收入额/某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100%。其中,信贷客户提供营业收入额=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收入依存度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全行收入中的份量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单一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全行收入中的份量也越小。它是评判该客户是重大客户、一般客户的一项重要指标。
(2)盈利依存度。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占该行盈利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盈利依存度=该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某商业银行盈利总额×100%。其中,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金成本支出-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贷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营业税率及附加。盈利依存度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盈利贡献在全行盈利中的份量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单一客户的盈利贡献在全行盈利中的份量也越小。它是评判该客户是重要客户、一般客户的首要指标之一。
2、信贷资源回报率的评判指标及计算方法
信贷资源回报率,是指商业银行投入客户的信贷资源与所取得的营业收入、盈利之间的比较关系。它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空间配置优化选择和评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的核心指标。信贷资源回报率可以通过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盈利率2个指标来反映。
(1)贷款综合收益率。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的营业收入额与贷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贷款综合收益率=该信贷客户提供的营业收入额/该信贷客户贷款平均余额×100%。贷款综合收益率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信贷资源在综合收入方面的回报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益也相对越好;反之,亦然。它是评判该客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2)贷款综合盈利率。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的盈利额与贷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贷款综合盈利率=该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该信贷客户贷款平均余额×100%。贷款综合盈利率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信贷资源配置在盈利上的回报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益也越好;反之,亦然。它是评判客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高低的一项核心指标。
3、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
上述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综合盈利率4项指标,从4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的状态特征。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对银行的贡献度的运行状况,还需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评判模型,即:
R=Σ(hnxn/xnv)
上式中,R表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4个变量(xn,n=1,…,4)分别表示选定的4个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指标实际值(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综合盈利率);xnv 表示第n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4个系数(Rn,n=1, …,4)分别表示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盈利率的权重系数,且ΣRn=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n/xnv≤2。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R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相对越好,对银行扩大信贷盈利总额越有利;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R的数值越小,则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相对越差,对银行扩大信贷盈利总额的作用相对越小。
根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和有关评判标准,就客户对银行的贡献作出等级判断。
表3 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贡献等级类别 客户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贡献等级类别 客户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y
AAA y≥1.50 A 0.55≤y<0.60
AAA- 1.30≤y<1.50 A- 0.45≤y<0.55
AA+ 1.00≤y<1.30 BBB 0.35≤y<0.45
AA 0.80≤y<1.00 BB 0.25≤y<0.35
AA- 0.65≤y<0.80 B y<0.25
A+ 0.60≤y<0.65
(三)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
建构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
(1)总行(或一级分行)制定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例如,将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为:
表4 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表
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 贡献等级系数
AAA 1.00 AAA 1.20
AA+ 0.90 AAA- 1.10
AA 0.85 AA+ 1.00
AA- 0.80 AA 0.90
A+ 0.75 AA- 0.80
A 0.70 A+ 0.75
A- 0.60 A 0.70
BBB 0.50 A- 0.60
BB 0.10 BBB 0.50
B 0.00 BB 0.20
B 0.10
(2)根据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以及相应的系数,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我们以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定量反映客户授信程度。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的定量计算公式为: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客户信用等级权重0.4×客户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权重0.6×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系数
(3)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例如,可以把客户授信等级划分成甲、乙、丙、丁四大类,甲、乙、丙三大类又可分为A、B、C、D、E级,总共划分为16个等级。
表5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
甲A y≥1.10 乙C 0.65≤y<0.70 丙E 0.30≤y<0.35
甲B 1.00≤y<1.10 乙D 0.60≤y<0.65 丁 y<0.30
甲C 0.90≤y<1.00 乙E 0.55≤y<0.60
甲D 0.85≤y<0.90 丙A 0.50≤y<0.55
甲E 0.80≤y<0.85 丙B 0.45≤y<0.50
乙A 0.75≤y<0.80 丙C 0.40≤y<0.45
乙B 0.70≤y<0.75 丙D 0.35≤y<0.40
三、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应用案例
现以某二级分行2002年末的8个法人客户实际数据为样本(见表6、表7),来介绍说明上述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具体应用方法。
表6 2002年客户守信、财务风险、情况表
项目 计量单位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1、重合同守信用程度 % 100 96 95 98 85 88 80 65
2、依法纳税程度 % 100 100 90 95 90 92 85 75
3、及时还贷程度 % 100 100 96 100 83 100 86 67
4、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 368 296 119 245 127 181 95 77
5、资本利润率 % 34 31 13 18 24 4 -17 -42
6、流动比率 % 105 68 107 142 57 127 92 78
7、流动资产周转率 % 383 331 136 130 218 152 93 116
8、资本负债比率 % 77 41 51 88 30 32 40 29
9、资本增长率 % 15.2 10 5.6 20 6.5 4.8 3 0
10、生产能力增长率 % 17.5 25.3 10.3 31.7 9.8 4.6 1.7 2.5
设计生产能力增长率 % 15 26 12 30 6.5 0 0 0
实际生产能力增长率 % 18.5 25 9.5 32.4 11.2 6.5 2.4 3.6
11、销售收入增长率 % 19.2 18.5 10.3 28.6 10.5 5.4 1.5 2.1
12、盈利增长率 % 20.1 15.4 8.5 21.6 6.4 -1.5 -104 -111
表7 2002年客户对银行贡献情况表
项目 计量单位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收入依存度 % 3.10 1.50 1.20 0.80 0.30 0.30 0.15 0.13
盈利依存度 % 3.60 1.80 1.40 0.85 0.40 0.20 0.10 0.11
贷款综合收益率 % 5.96 6.05 5.84 5.96 6.12 5.76 3.51 2.96
贷款综合盈利率 % 4.50 4.03 3.95 3.61 3.50 3.40 1.82 1.52
再假定各有关指标的比较标准值和权重系数分别为:
表8 各有关指标的比较标准值和权重系数情况表
项目 权重 标准值 项目 权重 标准值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30% 200% 销售收入增长率 35% 10%
资本利润率 15% 25% 盈利增长率 25% 15%
流动比率 20% 120% 收入依存度 25% 1.5%
流动资产周转率 20% 250% 盈利依存度 30% 1.6%
资本负债比率 15% 75% 贷款综合收益率 20% 5.3%
资本增长率 20% 5% 贷款综合盈利率 25% 3%
生产能力增长率 20% 10%
根据上述样本数据资料,我们就可以运用前述客户授信等级的评判方法,对这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对银行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进行如下评判:
1、根据表6所列的样本数据资料,以及表1、表8所列的权重和标准值,可以计算出这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根据表7所列的样本数据资料,以及表10所列的权重和标准值,可以计算出这8个客户的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再根据表9所列的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数据资料,以及表10所列的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贡献等级、表4所列的与各种信用等级和贡献等级相对应的系数,可以计算出这8个客户的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情况表
项目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客户信用等级 1.000 0.880 0.740 0.880 0.690 0.770 0.540 0.370
客户贡献等级 1.700 1.152 1.012 0.818 0.648 0.588 0.328 0.281
客户授信等级 1.120 0.960 0.840 0.840 0.730 0.740 0.320 0.120
2、根据表9所列的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数据资料,以及表2、表3、表5所列的评判和划分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标准,可以评判这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评判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评判结果情况表
项目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客户信用等级 AAA AA+ A+ AA+ A AA- BBB B
客户贡献等级 AAA AA+ AA AA- A+ A BB BB
客户授信等级 甲A 甲C 甲E 甲E 乙B 乙B 丙E 丁
从表10可以看出,客户B与D的信用等级相同,皆为AA+,若仅依据信用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两者均为同一位次;客户B的授信等级为甲C,客户D的授信等级为甲E,前者好于后者2个等次,依据授信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客户B先于客户D。客户C的信用等级为A+,客户D的信用等级为AA+,前者差于后者2个等次,若仅依据信用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客户D先于客户C;客户C与D的授信等级均为甲E,依据授信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两者均为同一位次。这就是说,即使信用等级相同,如果贡献等级不同,那么授信等级也不同;即使信用等级落后,若贡献等级领先,则授信等级也有可能同位甚至领先。
四、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确保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还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客户授信等级要与贷款管理相结合。一是要将客户授信等级作为贷款经营决策的根本性的重要依据,按照客户授信等级的好差序列,排出客户贷款的先后序列,决定贷与不贷、先贷后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根据客户授信等级制定差别性的信贷政策,将乙B及其以上级客户列为重点竞争性客户,其中甲类为重中之重,丙A至乙C级客户列为适度竞争性客户,丙E至丙B列为择机适度支持或限制客户,丁类客户列为严格限制和退出客户。根据客户授信等级制定差别性的管理层级,把甲A级客户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C及其以上级客户列为一级分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乙B及其以上级客户列为二级分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运用客户授信等级,合理确定贷款价格。通常,商业银行采用成本加利润的方法,并考虑客户信用等级,在与客户谈判的过程中确定贷款价格;在对收益和风险分别进行判断的基础作出贷款决策。这种方法忽略了信用资产在其寿命期间信用质量会出现变化这一事实,没有考虑信用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没有将风险与收益统一起来。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决定该笔业务贷与不贷,确定有关贷款条件。二是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提高信贷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效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和组合管理仍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分析和比较的工具。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可以克服盲目性,提高组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在各个层面、各类客户、各种产品之间进行优选配置,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依据对客户授信等级的动态监测,对客户授信等级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信贷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力求银行总体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三是信贷员要在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识别的基础上,要对客户财务风险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趋势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出防范客户财务风险向贷款风险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2、妥善处理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的盈利额统计数据。授信等级评判有关客户对商业银行所贡献的盈利额测算中,随着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金成本支出、营业税及附加的数据都不难取得,问题的关键性难点是客户贷款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如何合理测算。尽管通过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可以从中查到客户贷款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数据,但问题的核心是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对于客户贷款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分量假设的科学合理性置信度不高,且更重要的是在授信等级评判有关客户对商业银行所贡献的盈利额测算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测算分摊贷款的经营管理费用,其现实意义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在现实活动中,经营管理费用与贷款数量规模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贷款客户数量的显著正相关,等量贷款的多个客户的经营管理费用必将大于单个客户,粗放经营管理贷款的费用支出相对大于精益经营管理。也就是说,不宜用贷款费用率来各客户的贷款经营管理费用。同时,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费用支出有一些是可以分清和直接计入具体客户,但绝大部分是无法分清和直接计入具体客户的。再说,授信等级评判既服务于老贷款客户排序和信贷决策,也服务于新贷款客户的信贷决策,而新贷款客户哪来有关贷款的经营管理费用数据的过去时。何况,商业银行贷款性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与从贷款客户获取的盈利总额的比率极小。因此,授信等级评判有关客户对商业银行所贡献的盈利额测算中,可以将客户贷款的经营管理费用忽略不计。
3、合理确定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的资金成本率。所谓资金成本率,是指商业银行筹集单位负债资金所耗费的成本(包括利息和费用支出)水平。资金成本率的选择决定于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之层级,如果客户授信等级是在总行的统一框架下进行,全行集中统一评判出客户授信等级序列,则应当选用全行平均的资金成本率;如果客户授信等级由各一级分行组织实施,一级分行集中统一评判出所辖范围内的客户授信等级序列,那么,应该选取一级分行平均的资金成本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庞大,管理链条长、半径大,且各个一级分行筹集负债资金的成本水平相差显著,为了更好地同时兼顾客户贡献评判和一级分行经营业绩评价,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将客户授信等级由各一级分行组织实施,一级分行集中统一评判出所辖范围内的客户授信等级序列,并由一级分行选用其全辖的平均资金成本率。
4、合理确定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有关指标的标准值。在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有关指标的标准值确定方法与技术问题至关重要。不同的确定方法和技术,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标准值水平,从而给客户的授信等级的评价带来不同的影响结果。笔者认为,根据更有利于系统性、全局性、层次性、效率性、便捷性一体化的客观需要,对于有关指标的标准值确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与技术:一是分层级制定有关指标的标准值。一级分行负责制定所有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带领二级分行进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总行负责制定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A级客户的二次评判标准值,根据各二级分行推荐的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A级客户名单,运用有关指标的二次评判标准值,评判是否符合、应否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二是采取特殊方法与技术确定标准值。由一级分行组织人员对近五年来贷款质量优良的所有客户进行财务风险指标、发展指标的统计分析,采用强制加权评价数作为评判的标准值;通过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对全辖所有贷款客户进行贡献指标统计分析,以贡献从大到小为序选用处于第30%位客户的水平作为评判的标准值。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A级客户,由总行根据一级分行推荐总数情况,以从大到小、从好到差为序选用处于第50~60%位客户的水平作为二次评判的财务风险、发展、贡献的标准值。
5、切实解决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因素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问题。客户授信等级评判,是一种量化计算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揭示和反映信贷客户的守信程度、财务风险程度、发展程度、以及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程度状况,其前提条件是客户的财务报表、经营报表、商业银行帐户中的客户盈利贡献所反映的数据,以及向有关方面所收集的客户守信状况信息必须准确。因此,在运用前述的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之前,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客户的财务报表、经营报表是可信的,或者是经过注册师审计的。基于目前财务报表、经营报表虽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但其置信度依然不高的,仍有不少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较大的失真现象,有必要增加弥补性措施。信贷员要加强对客户经营、财务状况的现场检查和实地询问,对企业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要进行实地盘查,以及时掌握客户财务的准确数据;要将客户的“银行借款报表”与“纳税报表”、 “审计报表”相互勾对,相互印证,发现相互矛盾的数据,必须深入查找分析原因;要重视审计报告情况,如果客户频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则客户的财务报表数据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水份”,需要认真查找核实,及早揭示客户财务风险。同时,要逐步提升财务核算层次和统计核算层次,进一步完善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使分客户对银行贡献度评判所必需的基础数据资料能够由评判行直接通过大机提取生成。
6、建立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制度。一是要制定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的基本制度和操作规程,客户授信等级甲A应当报总行审批。二是提高客户财务风险、发展态势、对银行贡献情况的监测频度,对每一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发展态势、对银行贡献状况都要按月进行监测。三是监测评判的内容应包括客户信用和对银行贡献状况的运行趋势评判。四是要从制度上规定信贷员完成并上报客户信用和对银行贡献状况评判与监控分析报告的时限。五是要制定和落实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责任人制度,并加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稽核和考核,力促客户授信等级评判规范化、监控到位化、竞争高效化,从而更有效地确保信贷业务发展、安全和效益的三相协调跨越。
[]
[1]贺书婕.穆迪公司及信用评级制度.城市,2000,(8),(9).
[2]于立勇,周 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衡量的一种新标准.数量技术经济研究,2002,(9).
[3] 范 南,王世纬.Creditmetric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金融论坛,2002,(5).
[4]邢敦忠.客户信用评价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2002,(2).
[5]朱子云.关于贷款效益风险综合管理的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1).
[6]约瑟A•罗培斯,马可R•圣登勃格.信用风险模型有效性的评估方法探析.国际金融研究,2002,(9).
[7]朱子云.客户财务风险评判体系的改进探讨.浙江省城市金融学会2002年研讨会.
[8]张 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金融与保险,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