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财政投人效益的传导机制
[摘要]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效益显着,且短期波动和临时冲击均会带来持续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农业财政投入对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渐进的推动作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投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农业财政投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一、引言
“为了遏制城乡差距的扩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缩小城乡差异的统筹发展之路。其中,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农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等特征,使得对以追逐高投资回报率的市场主体吸引力不足,财政不得不成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导力量,并以此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各地政府持续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研究农业财政投入取得的效益及其传导机制,对合理安排财政投入,使其切实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农业财政投入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在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开始关注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孙美玉,2007),即着手研究农业财政投入的效益。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一些学者着重关注经济效益,如石爱虎和霍学喜(1996)、孙良(2002)、马树才和李华(2003)等:另外一些学者则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揭示农业财政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如李嘉晓和罗剑朝(2004)、侯石安(2005)等。笔者认为,立足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对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社会与生态三类效益的关注不可偏废,且不仅应关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还应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试从动态角度对财政投入效益及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即从单位根检验人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农业财政投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投入效益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掌握农业财政投入变动对三类效益的影响、传导机制和持续效应。
二、模型及方法
本文将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将产出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于指标的常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考虑,选取农林牧渔基本建设投资X,耕地面积G作为投入指标;在经济效益方面,选取第一产业增加值y作为产出指标,反映农业财政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在社会效益方面,选取粮食总产量R,反映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在生态效益方面,选取森林面积M,反映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定基本模型为:
三、实证分析
成都市是国务院设立的两个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其城乡统筹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文以成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更具参考价值。成都市于2003年起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该市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及农业的投入,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创新机制,推动城乡间要素流动与产业互动,显着地改善了农村建设面貌,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缩小了城乡差异。在成都的实践中,加大农业财政投入是推动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2003—2007年成都市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从4.03亿元快速增长到30.4亿元,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3.98%上升到19.35%,其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率25.8个百分点。侧重于大中型灌区改造、渠系改造、病险水库整治、微型水利建设、田土改造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业财政投入有力地支撑了农业的发展。
本文运用Eivews 5.0软件,以成都市1983—2007年相应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并采用人均形式对(2)式简化。分析步骤如下:一是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变量的平稳性;二是在确定变量为同阶单整的前提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三是基于协整关系建立协整方程,以掌握投入与效益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四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调节机制;五是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冲击对效益的影响。
1 单位根检验
设定单位根检验的基本类型(c,t,p),其中,e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p表示滞后阶数@。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的最小化原则选择趋势项,确定p。通过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均接受了原假设,为非平稳变量。其次,各个变量一阶差分后均拒绝原假设,为平稳变量,即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变量,满足协整分析的必要条件。
2 协整检验
用Johansen检验法分别对投入与经济效益、投入与社会效益、投入与生态效益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一表4,原假设均被拒绝,表明投人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间均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各效益与投入之间可以直接建立协整模型。
3 协整模型
根据上文检验结果,建立成都市农业财政投人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整模型为:
上述三个方程反映了农业财政投入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经济效益,财政投入每增加1%,将使得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加0.589%;对于社会效益,财政投入每增加1%,将使得粮食产量增加0.021%;对于生态效益,财政投入每增加1%,将使得森林面积增加0.048%。由此可见,农业财政投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十分显着,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微弱。
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格兰杰定理,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用于分析成都市农业财政投入效益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1)经济效益的误差修正模型:
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对数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短期农业财政投入对数波动的影响,二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系数为0.1251,表明农业财政投入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具有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自我修正动态机制,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25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该系数绝对值较小,表明投入变量的短期波动会对经济效益有相对持续的影响。
(2)社会效益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误差修正系数为-0.3358,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一0.335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误差修正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系统自我修正的功能就越强,即长期均衡越稳定,短期波动的影响越小。
(3)生态效益的误差修正模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