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7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会计行业信息失真,造假盛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现状的剖析,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现状 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公职中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在社会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我国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熟悉法规,唯领导之命是从
  财会工作不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经常涉及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不熟悉法规,不能坚持原则,唯领导之命是从,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二)违法乱纪,谋取私利
  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以权谋私,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三)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
  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会计失信的收益大于成本
  会计造假的背后一般都是经济利益驱动,在利益驱动下,加上处罚不力,会计失信所获取的收益远大于成本,这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会计造假的受益人较多,如企业管理者、政府主管部门和官员、中介机构等。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行为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有限的经济处罚很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威慑力不足。由于失信的收益远大于成本,失信似乎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二)现有体制使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当前,我国各单位自主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仅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并对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因此,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实际上难以履行。会计人员处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下,缺乏独立性,迫于压力,而导致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诚信缺失。
  (三)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
  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技术水平低,职业道德思想觉悟低,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了解不多,很难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为谋取私利而做出诸如挪用公款等违法的事情,当面临压力时很容易被动作假。现行会计准则较多地运用到职业判断,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强
  一些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进行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公司监事会成员不能保持独立性,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无法履行独立监督的职责。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企业财务、税务、审计等部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使得监管效率低下。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