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以连云港市为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7

一、连云港市部门预算改革的历程

江苏省是全国率先进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省份之一,连云港市在实行“零基预算”的基础上,从1998 年开始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坚持内外统筹安排,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2002 年,按照公共财政和依法理财的要求,在完成人员统计、档次划分、定额测定、技术调试等基础上,选择了5 个单位开展部门预算编制试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03 年,部门预算在市级全面推开,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提高了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公平性和科学性,增加了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在编制2004 年部门预算时,进一步优化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内容,初步建立了比较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体系。

二、传统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传统的功能预算,从涵盖的范围看,实际仅是财政拨款预算,核定和批复预算也只针对财政预算内资金,而对包括预算外资金、各种基金、各项事业收入在内的大量政府性资金,基本上仍由单位自行安排,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并没有用预算的形式将其制度化、法制化,编制的预算涵盖的只是部分预算内容。

2. 预算编制程度不细化。在传统的功能预算编制模式下,在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处编制的是按功能设定的市本级的预算,各业务处室编制的是各自分管经费的预算,预算仅停留在类、款级功能的层次;报送人大的中央预算草案也是按功能汇总的,其预算口径不直接对应于预算部门,且同一个科目涉及多个部门,不仅外行看不明白,内行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传统的分工把口、各管一或几项经费的做法,使得预算的编制过程进度不一、各项经费预算的编制要求也有所差异,导致预算的批复在时间上不统一,许多经费的预算都没有做到在法定的时间内批复到有关预算单位,甚至有的预算在年度已经结束、总会计已进入整理期时才向部门下达。这样既影响了《预算法》的严肃性,更主要的是部门因为预算下达时间难以把握,很难统筹安排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影响了政府资金效益的发挥。

4. 预算编制缺少必要的定员定额标准,人员和公共资源底数不清,预算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不高,单位之间也苦乐不均等等。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特点

与以往的预算编制方法相比较,部门预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就是“综合的预算、细化的预算、统一的预算、刚性的预算”。

综合的预算,就是改变以前预算内、预算外“两张皮”的状况,部门(单位)各方面的收支全部综合在一起编制预算。各部门要尽可能科学、准确地测算预算外收入,纳入本部门的预算中进行统筹安排。

细化的预算,加快建立健全财政支出标准化、制度化体系,约束预算执行,推进单位经费保障均等化和支出行为规范化。科学归类和管理专项资金,强化财政监督效力和评价效应,探索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分资金与担责任相牵制的制衡机制。

统一的预算,就是改变以前部门多头对财政报预算,财政多头对部门下预算的格局,实行双向的统一归口管理。各部门都由财务机构统一对财政编报预算,由财务机构统一负责财政资金的管理。财政对部门安排的各种性质的经费,统一由一个口子、一个文件直接对单位下达,一个部门只对财政局内一个处室。

刚性的预算,就是改变以前预算编制粗略、随意性大,预算执行中频繁要求追加的状况,硬化预算约束。预算编制时,充分考虑到年度内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不要遗漏;预算一经人大审查批准并下达到单位后,就严格按预算执行。

除了涉及救灾、稳定方面的突发性资金需要,按程序申报动用预备费外,其他的各项正常工作开支一律在本部门的年度预算内统筹安排,财政部门不受理各部门要求追加支出的报告。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