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的政府收支科目设置分类体系理解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仝海燕 时间:2013-02-17
  摘要:对改革后的政府收支科目设置分类体系的理解,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提高预算会计的核算、监督质量。
  关键词:政府收支;科目;分类
  
  政府收支科目设置分类改革主要包括建立新的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旨在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来源,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便于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确立新的政府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利于明细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1 对政府收入统一分类使政府收入分类形式更趋规范
  
  改革后的收入分类要全面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从分类方法上看,以前的收入分类基本上是各种收入的罗列,如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改革后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人、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这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分类结构上看,以前的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多了一个层次,四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原来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及社保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统一纳入到政府收入分类体系,并进行了统一编码,形成了一个既可以按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分别编制预算,又可根据需要统一汇总整个政府收入的统计体系。收入分类总体上看,具体的变化有:一是扩大了范围,在原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的基础上,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并形成了统一编码;二是体系上做了调整,改革后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三是科目层次更为细化,比如各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去科目中没有具体的收费项目,现在的收入科目则作了反映,新的收入分类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的具体来源。
  
  2 政府支出按功能分类,清晰反映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
  
  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是中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核心。改革前我们的支出总体上是按经费性质分类的,把预算支出分为基建费、行政费、事业费等。它是抽象的,每个部门都用这些科目,看不出部门的职能是什么,究竟干了什么事。改革后支出功能分类则从根本上作了改变,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按政府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政府各项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中国对政府支出按功能分类,就是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2008年中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将中国政府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17类,每一大类中再进行细分,如“公共安全”大类中再细分为“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等小类。政府支出按功能分类,主要满足政府支出宏观控制的需要,即中国向哪些部门、哪些方向进行了多少支出,反映的是政府支出的去向,为制定宏观支出政策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按照这种思路,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反映政府的某一项职能,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项级科目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具体支出。比如教育是类级科目,普通教育是款级科目,普通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就是项级科目。这样,政府的钱投向何方,在预算支付和决算统计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