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三、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对策
腐败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找出腐败的病因就不难对症下药、治愈顽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建设领域综合整治
一是要将工程建设责任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对凡是不按规定报建、招标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领导干部越权插手,干预招投标以权谋私的,要严肃查处。二是要改革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对由财政性资金投入或列为政府重点工程的项目,工程的监理由政府统一聘请,代表政府对工程进行监理。同时,对这些工程项目加大决算审计的力度,凡属于以上项目都必须由国家审计部门进行决算审计,财政部门严格按规定程序拨付款项。
(二)加强制度建设
指导、帮助重点单位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等容易产生不廉洁行为的环节进行排查,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参照国家先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关键是监督,为确保预防工作取得实效,要认真贯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紧紧依靠工程主管单位党委,与有关单位定期组织召开预防工作联席会议,结合检察职能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到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尽职不代替。把工程预防关口前移,并对重大工程预防的目的、原则、应具备的条件、工作流程和任务以及预防工作的评估,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紧紧抓住工程的立项、设计、招投标、材料采购、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开展法制教育、提供法律服务、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工程建设部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三)加大查处工程建设领域中腐败案件的力度,严厉打击行贿受贿行为
加强办案工作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和公检法司机关办案合力,整合案件信息资源。根据工程建设领域的发案特点,以业主、包工头和涉案人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为突破口,紧盯项目决策、土地审批、规划调整、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注重挖掘重点部门和系统的共性问题,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扼制。
(四)建立起预防工程腐败的常态化机制
预防工程领域腐败问题是任重而道远的,坚决不能流于形式,要踏踏实实的认真开展起来,不能一阵风似的搞运动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而是要将治理工作充分融入到检察机关和业务主管监督部门的本职工作当中去,实行常态化管理,长年坚持不懈治理。
(五)多采用BT模式管理项目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各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投资方(依法注册成立的国有或私有建筑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投资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BT模式不仅是地方政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融资难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其预防的作用与代建制相似,就是通过“投资、建设、管理、使用”责权分离,铲除了权力寻租的腐败土壤,最终达到防止腐败的目的。